內容簡介
去鄉村生活與創業,是一場勇敢者的”人生實驗”。
這裡不用打卡、不用996、不用通勤4小時、不用背房貸,但也充滿了被嘲諷、不被理解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阻礙。人們好奇,那些”逃離”了城市的人們,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以及去鄉村後過得怎麼樣了,於是誕生了這本書。
回歸鄉土的人中,有飽受”空心病”困擾,三次進村尋找自我的羅逸;有在四川小村建農場,把散落各地的家人重新團聚的唐亮;有從北京”白領”變為江南”農夫”的于建剛;有拒絕成為精緻”學術精英”,回鄉做了個”腳跨泥巴牆的教授”的潘家恩;有通過一場鄉村冒險,為童年創傷找到出口的趙陽;還有依然安住山間小院,用愛和慈悲幫助更多家庭的江偉偉。
作者簡介
羅逸,曾是溫鐵軍小毛驢市民農園團隊成員,做過地產、網店和教育創業公司的文案策劃。
她曾深陷都市焦慮,如同許多在鋼筋水泥森林中迷失的年輕人一樣,渴望找到內心的平靜與人生的答案。
一次偶然的生態農場志願活動,激發了她對嚮往的生活探索,讓她前後三次成功定居鄉村。多年的鄉村生活,讓羅逸的生命知覺逐漸復蘇。她不再是那個在都市中無知無覺的”空心人”,也找到了自己熱愛並願意從事一生的職業:寫作。目前與家人、一貓一狗定居在重慶鄉間。
自媒體賬號:逸的曠野
從事寫作和短視頻運營,分享可持續生活和文學和心靈成長。
精彩書評
青年人下鄉並不是一個很稀缺的話題,但這本書是把青年人的生命自覺與回歸鄉土緊密結合並作為主題思想來討論的,因此更值得關注。
—— 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八次危機》作者 溫鐵軍
羅逸從自身經歷出發,不斷追問:”我到底喜歡什麼?我這輩子到底要做什麼?”帶著生命的創痛,在一次次”返回”中,她夯實了生命的根基,恢復了飽滿的元氣,並找到了更多的同行者。可以說,這本書聚焦于年輕人的精神困惑和相應出路,將目光對準回歸鄉土的那批年輕人,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凸顯了”真實經驗”和”紮根大地”的重要價值。
—— 非虛構作家,《我的二本學生》作者 黃燈
一群有主見的年輕人,他們真回農村了!羅逸的文筆特別好,把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寫得非常真實,看得你心裡癢癢的,也忍不住琢磨:人生到底怎麼活才有意義?如果你也迷茫了、累了,想換個活法,那這本書絕對能給你一點啟發。它不光講個人選擇,也講這時代的另一種出路。
—— 鄉村筆記創始人 汪星宇
目錄
目錄 ◆
第 一章 “空心人”的自我救贖
一、空心病 :隱秘的心理災難
二、第 一次進村:鄉村既是樂園,也是煉獄
三、第二次進村:回到”格子間”,再次迷失
四、第三次進村 :與”空心病”告別
第二章 去曠野,要有失敗的勇氣
一、玩中長大:不上興趣班,在鳥獸蟲魚中打發時光
二、壓抑的童年:貧窮的家境和嚴厲的母親
三、創業與冒險:為童年的苦與樂找個完美出口
第三章 在衝突與碰撞中,重建親密關係
一、人去房空:5個人散落在5個省市
二、幾隻”刺蝟”慢慢靠近:全家團圓後,才發現”愛”需要學習
三、跳脫消費主義:極簡而自由的生活觀
四、在家上學:農場是沒有圍牆的學校
五、大同理想:從生態家庭到生態村莊,我找到了使命
第四章 我是誰:找回丟失的身份
一、 拒絕被同化:一個”北漂人”的掙扎
二、 “慢”的藝術:在家鄉,與古老技藝重逢
三、 心的歸處:離開寫字樓,好好做個蠶農
四、 在父親的河流裡劃槳:多年後,我重新認識了父親
五、 學霸的醒悟:放下智識,打開感受力
第五章 “隱居”鄉野,建造精神莊園
一、獨居小院的男人:孤獨,但不孤單
二、構建自我:在被遺忘的山區,免費給貧困兒童上課
三、 看見天命:原始而粗獷的鄉土氣,成了幫助別人的”超能力”
四、 玩物亦修行:吹塤燒塤,因為很”土”所以著迷
五、 厚土人生:在泥土的負荷與柴火的炙熱中前行
第六章 人到中年,換種方式”拼事業”
一、 打手電連夜閱讀:一本”奇書”和一個大學生的驚詫
二、小鎮青年改頭換面:為了理想,我決定遠行
三、畢業後的先鋒實驗:放棄體制內工作,我在村裡守了3年10個月
四、 “成為”的力量:從支農學生到大學教授,我步步追尋他的足跡
五、 寧少發論文也要進村莊 :在村裡做事讓我感到”讀書有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