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評估技術及損害賠償制度發展進程,結合環境損害司法鑒定8大類別的實踐經驗,梳理了我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領域的最新動態;根據國內外環境科學、生態學、經濟學和法學等理論基礎,結合我國環境管理、環境執法、環境審判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諮詢服務實踐,整合了我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理論背景、管理制度及實施程序要求,並對污染物性質鑒定、生態環境損害確認、因果關係評定、應急處置與公私財產損失、恢復或修復方案制定、環境損害價值量化等鑒定內容進行了簡要介紹,明確了開展鑒定評估工作的基本需求與直接依據。最後通過案例剖析,不僅能發現現有制度在實踐運用中的效果與存在的問題,也能促進各參与方集思廣益,積極推進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製度與技術規範體系建設。 本書可供從事環境資源審判、環境執法、環境管理的工作人員、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從業者及研究人員等查閱參考。作者簡介
張后虎,工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司法鑒定所技術負責人,先後兼任國際汞廢物閾值小組技術專家、國家危險廢物鑒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公安和檢察機關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技術專家、國家司法鑒定污染物性質鑒定專業組專家、江蘇省司法鑒定協會環境損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要從事固廢管理與污染防治、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與評估研究,現已完成危廢鑒別項目8大行業100餘項,固危廢應急處置及填埋場污染控制工作50餘項,司法鑒定及環境損害評估項目80餘項,含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典型案例20餘項。主持/參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課題、環境部事業費、中科院科技專項等課題40餘項,主持參與制定了50多項國家標準、技術規範與指南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50餘篇(含80篇SCI);申請專利90餘項(授權發明專利60項),出版專著3部,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5項,入選2011年江蘇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南京市政法系統首批「專家型人才」。目錄
基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