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生態保護補償的法學原理剖析,統籌制度和政策實踐。行文相繼通過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發展與概念再界定、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的正當性、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的法律屬性、政府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中的法律定位、生態保護補償法律關係主體及其權義結構、生態保護補償專門立法評述與法典化發展六章內容,對生態保護補償的法理闡釋與制度構造給予充分關注。其中,前四部分側重於基礎理論層面的法理探討,后兩部分側重於法律構造論的闡明。 本書通過廣泛研讀生態保護補償基礎理論與制度建設的國內外文獻,依託長期積累的立法和政策素材,兼顧解釋論和立法論的雙重視角,綜合運用規範性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歸納法和實證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在具體敘述中,對生態保護補償的關鍵法理問題、爭議難點和法律構造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探討。作者簡介
潘佳,男,漢族,1986年12月生於河北保定,法學博士(后),北京物資學院法學院預聘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2005-2017年先後就讀於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分獲法學學士、法學碩士(經濟法學)和法學博士(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學位。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天安門地區管委會辦公室掛職。2017年7月-2019年6月于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擔任師資博士后。2019年7月于北京物資學院法學院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預聘教授。 在《法學》《政治與法律》《東方法學》《行政法學研究》等CSSCI來源期刊上獨立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項目、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等多個課題。多次參与部委牽頭的立法或文件起草與論證工作,所提意見數次獲採納。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