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網絡侵權認定與法律實踐 史本軍 978751309580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知識產權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1309580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數字時代網絡侵權認定與法律實踐
ISBN:9787513095808
出版社:知識產權
著編譯者:史本軍
頁數:27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0980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分場景化編排,並就數字化環境下的常見侵權形態分別以背景介紹、案例分析、法律實踐、理論闡述四個部分進行解構。通過分析多個涉及網絡平台、App、公眾號、互聯網電視、線下經營場所、網盤、智能設備等典型案例,探討數字化時代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保護知識產權。同時,本書還圍繞以上場景討論侵權認定、責任主體、懲罰性賠償等法律概念以及司法實踐,旨在通過對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以期拋磚引玉,為侵害知識產權類型化案件的代理、研究與知識產權管理提供借鑒。 本書適合法學領域的相關研究者閱讀。

作者簡介

史本軍,北京合博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法學博士、金融管理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訪問學者。曾在多家TMT公司主管風險控制,在法律與版權管理等部門任職,是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的主要發起人與參与者。為中國法學會、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AIPPI等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務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律師協會互聯網訴訟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律師協會知識產權研究會委員,多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辦或參与處理了上千起知識產權案件。代理的電影《非誠勿擾》信息網絡權被侵害案獲當年判賠最高額案,代理的電影《使命召喚》被最高人民法院收錄為2018年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之一。長期致力於爭議解決、知識產權、財稅與公司風險管理的實踐與研究。研究方向為跨學科視野下的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數字經濟與數字產權。擁有多個發明專利與軟體著作權,並在期刊和報紙上發表學術論文和評論數十篇。

目錄

視頻平台與網站中的侵權認定
背景
視頻網站的發展
視頻網站的運營模式
案例
案例一:網站服務提供者未經授權擅自向公眾提供涉案作品的
在線播放和下載服務的侵權認定
案例二:判賠金額影響因素
案例三:插畫作品權利被侵害的甄別
法律實踐
視頻網站或平台的侵權模式
視頻網站或平台侵權行為的認定
網站侵權的判賠金額
涉網站侵權證據保全的注意事項
理論研究
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賠償金額的研究
侵害著作人身權精神損害賠償研究
論賠禮道歉責任在侵害著作權案件中的謹慎適用
網絡服務提供者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權抗辯事由
手機App上的侵權形態
背景
智能手機與手機軟體的發展
長短視頻權利人成為信息網絡傳播中的受害者
案例
案例一:電影作品音頻向公眾播放的侵權責任認定
案例二:社交屬性的網絡服務平台責任認定
案例三:國外電影在視頻平台上被侵權的救濟
案例四:對歷史藝術人物作品解讀的文字作品侵權
案例五:與電視台作品播放同步的App回放功能侵權的認定
案例六:合作業務超過作品使用授權範圍的侵權認定標準
案例七:視頻實際提供者承擔責任,僅提供鏈接、搜索服務者免責
法律實踐
如何判斷網絡平台構成間接侵權
如何找到背後的實際侵權人
理論研究
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作品中涉及的廣播權與信息網絡傳播權
國外電影權利主體與版權流轉機制研究
影視作品部分權利人的權利救濟——兼評我國《著作權法送審稿》(2014)第17條之規定
信息網絡傳播權中的實質性替代
社交屬性網絡服務平台責任認定
如何準確認定網絡著作權的「間接侵權責任」
關於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的研究
微信公眾號上的侵權行為
背景
微信公眾號的侵權模式
案例
案例一:網絡服務提供者對被鏈網站有「應知」過錯,構成幫助侵權
案例二:網絡服務平台不能提供合法的鏈接網站,構成幫助侵權
案例三:實際侵權人眾籌課件分享課程涉及侵權
法律實踐
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的主體確認
伺服器標準和用戶感知標準的抉擇
固定證據的操作方法
理論研究
鏈接服務提供者行為的侵權認定
淺析「深層鏈接」式信息網絡傳播行為的侵權性質
網絡侵權中的「避風港原則」和「紅旗原則」
「避風港原則」在司法實踐中面臨問題的再梳理——以視頻網絡行業為視角
OTT互聯網電視侵權類型
背景
互聯網電視發展與侵權現狀
案例
案例一:小米盒子侵權類型的認定標準
案例二:OTT盒子製作商及銷售商侵權責任的認定
法律實踐
OTT簡介
OTT發展現狀
OTT侵權主體的認定
OTT生產商行為認定
理論研究
OTT互聯網電視訴訟案例分析
證據理論與實踐
線下經營性場所版權保護邊界
背景
點播影院之隱蔽性侵權
案例
案例一:線下經營性場所播放作品的侵權認定
案例二:線下經營性場所與第三方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播放作品的侵權認定
法律實踐
點播行為侵權的責任認定
點播影院侵權責任的承擔
理論研究
線下經營場所可能會觸犯的視聽作品的權利
繞不開著作權,私人影院也難以遍地開花
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提供作品涉及侵權的司法認定研究
涉網盤的侵權行為
背景
網盤:隱形的侵權工具
案例
案例一:美術教程被他人通過百度網盤進行散布侵權的救濟
案例二:下載服務提供者是否侵權的認定
法律實踐
網盤是否等於侵權工具
理論研究
眾籌課程視頻、低價倒賣網課為侵權行為
智能電視侵權行為類型
背景
互動式網絡電視的介紹
案例
案例一:IPTV有線電視播放的作品行為侵犯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認定
案例二:智能電視軟體侵犯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認定
法律實踐
實務中IPTV侵權的法律責任
IPTV司法救濟
理論研究
IPTV電視的崛起與法律困境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