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場景化編排,並就數字化環境下的常見侵權形態分別以背景介紹、案例分析、法律實踐、理論闡述四個部分進行解構。通過分析多個涉及網絡平台、App、公眾號、互聯網電視、線下經營場所、網盤、智能設備等典型案例,探討數字化時代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保護知識產權。同時,本書還圍繞以上場景討論侵權認定、責任主體、懲罰性賠償等法律概念以及司法實踐,旨在通過對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以期拋磚引玉,為侵害知識產權類型化案件的代理、研究與知識產權管理提供借鑒。 本書適合法學領域的相關研究者閱讀。作者簡介
史本軍,北京合博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法學博士、金融管理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訪問學者。曾在多家TMT公司主管風險控制,在法律與版權管理等部門任職,是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的主要發起人與參与者。為中國法學會、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AIPPI等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務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律師協會互聯網訴訟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律師協會知識產權研究會委員,多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辦或參与處理了上千起知識產權案件。代理的電影《非誠勿擾》信息網絡權被侵害案獲當年判賠最高額案,代理的電影《使命召喚》被最高人民法院收錄為2018年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之一。長期致力於爭議解決、知識產權、財稅與公司風險管理的實踐與研究。研究方向為跨學科視野下的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數字經濟與數字產權。擁有多個發明專利與軟體著作權,並在期刊和報紙上發表學術論文和評論數十篇。目錄
視頻平台與網站中的侵權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