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 (修訂版) 楊一凡 978752280745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259
商品編號: 978752280745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 (修訂版)
ISBN:9787522807454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楊一凡
頁數:51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097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是楊一凡研究員有關「顛覆舊成說」和「挖掘新史料」「開拓法史研究新領域」「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方面重要研究成果的結集。書中新見迭出,內容由11篇專題研究成果和23篇著作、論文集、法律古籍整理成果的序、跋構成,涉及中華法系、法律形式和法律體系、古代律學和行政、經濟、刑事、民事、軍政、文化教育、司法、地方諸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上千種稀見法律文獻的版本。本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主持以創新法律史學為宗旨的「三大學術工程」的實施情況,記述了他開拓法史研究、重述法史的一些新見解,故題名《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 本書不僅對法律史學研究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行政制度史、經濟制度史、軍事史、文化教育史和文獻學有重要參考價值。 本書出版后,受到國內外學界的普遍好評和高度關注,被很多研究成果引用。如今「重述法史」已成為法史學界的共識,本書發揮了引領作用。

作者簡介

楊一凡,1944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法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法史創新工程首席專家。長期從事中國法律史研究,已出版獨著、合著和主編的科研成果40餘部。獨著有《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明初重典考》《明大誥研究》《明代立法研究》等,合著有《歷代例考》等。主編有《中國法制史考證》《中國法制史考證續編》《歷代令考》《中國法制史概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史》等。獨立整理、合編和主持整理法律古籍叢刊20餘部,內收文獻900餘種。科研成果獲20項國家和省部級獎。

目錄

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史
一 全面認識中國古代法律體系
二 客觀闡述古代法律的功能和法制發展的規律
三 實事求是評析中國古代司法制度
四 正確表述中國傳統法制的基本特徵
質疑成說,重述法史——四種法史成說修正及法史理論創新之我見
一 「中國法律儒家化」說修正
二 明清《會典》「官修史書」「行政法典」說修正
三 明清「律例法體系」說修正
四 古代「司法判例制度」說修正
中國古代法律形式和法律體系
一 歷代法律形式與法律體系概述
二 律的功能、法律地位和編纂體例的變化
三 令典、會典的沿革
四 君主詔令和格、式、敕、制書等的編纂
五 例的法律形式及功能的演變
六 地方立法及其載體
中華法系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誤區——「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質疑
一 圍繞「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的探討
二 「諸法合體、民刑不分」不是中華法系的特徵
三 律典「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值得商榷
四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
重述中國法律思想史
一 突破「糖葫蘆」複述模式,撰寫發展變化的刑法思想史
二 突破「以刑為主」論的局限,開闢法律思想研究的新領域
三 突破「法律儒家化」論束縛,全面挖掘法家及各家的法律思想
四 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地進行理論創新
古代例的發展演變及其歷史作用
一 例的形成、發展和法律地位的變遷
二 如何看待前人對例的批評
三 例的歷史作用
關於中國古代地方法制的幾點認識
一 中國古代是否存在地方法制
二 幾個基本概念
三 古代地方法制的時空框架
四 古代地方法制的發展階段
五 古代地方法制的演變趨勢
六 古代地方法制的歷史作用和地方性法規的特色
中國古代匭函制度考略
一 匭函的源流和創製
二 匭函的功能和性質
三 匭函的管理
四 匭函在五代、兩宋的實行情況及其變化
重述明清法史的若干學術見解
一 明代典例法律體系與事例的關係
二 明代「無令」說駁正
三 洪武《大明律》修訂、實施諸疑義考辯
四 明《大誥》疑義考辯
五 明太祖重典「治官不治民」及治民「偏於輕刑」說駁正
六 明代《問刑條例》修訂
七 明代則例考述
八 明代榜例考證
九 《大清會典》性質考辯
十 清代條例「專指刑事法規」說駁正
十一 清代「通行」性質考辯
十二 清代成案性質「司法判例」說駁正
十三 清代司法文獻疑義考辯
十四 明清典例食貨法律體系
十五 明清律學表明「唐以後律學『衰敗'」說失之偏頗
明清法律體系本相考辯——論「律例法律體系」說的缺陷和「典例法律體系」說成立的理據
一 「律例」說立論的缺陷
二 以「律例」表述明清法律體系的後果:多數法律被排除于「體系」之外
三 明清法律體系本相:典例法律體系
餘論
明代地方法制初探
一 明代地方立法概述
二 地方性條約的編纂
三 以告示為載體的法規法令的發布
四 中央制定的地方特別法
五 明代地方執法與司法制度的發展
清代則例纂修要略
一 順治、康熙時期:則例編纂的沿革和創新
二 雍正、乾隆時期:則例纂修逐漸走向系統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三 嘉慶至清末:則例纂修的發展和完善
四 清代則例編纂的成就
清代的省例
一 清代省例的內涵、性質和編纂緣起
二 六種代表性省例文獻述略
三 清代省例的制定、批准和頒行程序
附錄一
利用新材料,發展新思維,重述中國法律史
打開傳統法律寶庫之門的一把鑰匙
破解兩大難題,進一步解放法律史學
附錄二
主要科研成果簡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