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后,西方經濟理論開始在社會主義中國被借鑒和應用,西方經濟理論對參与經濟活動各要素的考察,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之上的靜態分析,但又總是以一國或單一經濟體作為考察對象。隨著國家間在技術、貨幣、消費和勞動力差異基礎上的社會生產力在世界範圍內的轉移,各國間經濟競爭的主體,特別是大國間經濟競爭的主體轉向貨幣和資本的競爭,這些都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之上,以靜態分析為主,以一國或單一經濟體為主要考察對象的西方經濟理論所不能解釋的了。更關鍵的是,由於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忽視,西方經濟理論也就無法把資本和貨幣清晰分別開,也因此無法證明技術是如何與資本和貨幣相互結合和轉換來推動人類社會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技術也就始終未能成為西方經濟理論的考察對象。而事實上,也正是技術才是推動人類社會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動力。本書旨在馬克思經濟理論基礎上,探索並論證技術、資本和貨幣三者之間是如何通過相互結合和轉換來推動人類社會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並在馬克思經濟理論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一些作者本人的觀點,以期能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所助力。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