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戰國初年,墨翟創立了政治、經濟一體化的墨家學團,墨學隨之產生。墨子在世時,率領墨家學團傳承《詩》《書》典籍,宣揚兼愛、非攻等學說,並從事遊說止戰活動。戰國時期,墨學大盛,一度與儒家並稱「顯學」。西漢前期,墨學仍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論者多儒墨並舉。隨著「視墨同儒」觀念的流傳,墨學在西漢中期之後歸於消沉,部分內容被方道術士吸收而對早期道教產生了影響。迄至清中期,在樸學考據的學術思潮下,《墨子》其書得到了系統整理。而晚清以來西學的傳入,更是為富含科學技術與邏輯思辨因素的墨學再度興盛創造了條件。20世紀以來,學界在《墨子》其書的整理以及墨辯、墨學史、墨家社會學說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突破。 本書對兩千多年來墨家與墨學的形成、發展過程作了系統梳理和詳細考證,對近百年來的《墨子》整理與墨學研究情況進行了綜合評述,勾畫出了墨學流傳和影響的歷史軌跡,並探討、總結了墨學的流傳規律。作者簡介
鄭傑文,1951年生,山東臨淄人。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全球漢籍合璧工程」首席專家,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台灣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兼古代文學文獻研究會會長等。主要從事先秦諸子及上古文獻的研究,出版《中國墨學通史》等學術專著3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著作一等獎等十余項科研成果獎。目錄
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