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實事求是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對我們先民發明的科舉製作出較為公正客觀的評價,糾正以往的反說與戲說,使讀者了解科舉不僅有其局限和弊端,也有其長期存在的原因與價值。科舉與中國1300年間大部分精英人物和所有地區密切相關,科舉不僅造成了「范進」和「孔乙己」一類的儒生,而且也選拔了包拯和林則徐這樣的政治人才,以及韓愈、朱熹和蔡元培這樣的教育人才;既有吳敬梓和蒲松齡這樣的科場失意者,更有白居易和蘇軾這樣的科場成功者。科舉制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存在,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鮮明的獨創性,在一定意義上說,科舉制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國人需要糾正以往對科舉制的偏見,還歷史本來面目。作者簡介
劉海峰,1959年生,福建人。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1年度),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顧問、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名譽館長、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名譽館長等,是科舉學的首創者和高考改革穩健派代表性學者。已出版著作38部,其中個人著作有《科舉學導論》、《中國科舉文化》、《高考改革論》、《The Examination Culturein Imperial China》、《高等教育歷史與理論研究》、《劉海峰演講錄》、《學術之美海峰隨筆》等14部,以第一著者或主編出版《中國科舉史》、《高校招生考試製度改革研究》等著作24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報紙發表文章200餘篇。目錄
引言 「科舉,非惡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