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曹錦炎教授在中國美院學院書法專業教授古文字課程的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的書法專業教材,書稿曆40年整理編寫、補充完善,首次從書法、篆刻實踐的角度,借助新出土文字資料,詳細梳理了甲骨文到漢隸之間的古文字字形和字義的演變過程。將《說文解字》540部濃縮為108部,對各部首收錄字例側重於從字形方面進行講解和梳理,並對書法、篆刻實踐中如何運用古文字提出了科學建議。所收字形多取結構或形態不同者,更為實踐提供多種選擇,開拓藝術創作思路,也為書法史研究提供新視野。
作者簡介
曹錦炎,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漢字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古文字及出土文獻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後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浙江省突出貢獻專家,浙江省151人才。國家八部委”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
媒體評論
《古文字源流講疏》的一個關鍵是”源”,而曹錦炎教授對源以外的”形”掌握得更加通透、更加徹底。它給學書法的讀者開了一扇門,在萬流歸宗的正確基礎上,開枝散葉,找到幾十種不同的寫法。我覺得可能是這本書和市面上現有古文字字典工具書、講義最不一樣的地方。
——陳振濂(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
這是最符合書法專業學生瞭解古文字發展源流的一部講稿。這裡面既有文字發展的基本規律,又能夠呈現中國漢字之美的發展歷程。
——沈浩(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