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小小的貨郎形象表現了兩宋時期市井生活的一個側面,他們肩挑背扛的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真實記錄了宋朝百姓的生活方式與生活需求,反映了兩宋時期的風土人情、經濟文化等,這類題材也成為當今美術史研究者、民俗和歷史學者研究宋文化時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本書由中央美院人文學院院長黃小峰先生撰寫。黃小峰先生致力於中國書畫研究二十余載,尤其在「貨郎圖」領域取得了令世人景仰的成果,該書即他深耕《貨郎圖》最新學術成果的集中發布。作者根據兩宋歷史文化背景和文獻材料,考證「貨郎」題材畫家李嵩、蘇漢臣等人的生平、創作意圖,客觀分析上述畫卷產生的政治文化背景、地域知識、民俗民生、藝術特性及其對後世產生的影響。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同名畫卷,運用圖像考據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中國古代繪畫史上貨郎題材的全貌,深入分析畫面意涵及其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文化信息,深層次探討該題材作為歲時節令繪畫的意義。這本書所呈現的學術成果不僅豐富了中國藝術史的研究內容,也為當今的學者研究兩宋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和思考啟迪。內容簡介
基於作者多年來的持續觀察,本書對南宋宮廷畫家李嵩的《貨郎圖》系列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細緻、新穎的全面闡釋。以百物雜陳的貨郎擔為中心,在逐一辨識所有貨物的基礎上,書中進行了一次從微觀到宏觀,從圖像史到社會史,從小人物到大歷史的追蹤。書中分為若干章節,分別圍繞醫藥、祭祀、茶酒專賣制度、元宵表演、親子圖像等諸多問題展開了有趣的考察。精簡的文字和豐富的圖片融為一體,使得本書展現出圖像研究的特殊魅力。作者簡介
黃小峰,1979年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湖南桃江。1998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中國美術史,致力於中國古代繪畫的研究。著有《古畫新品錄:一部眼睛的歷史》《解讀國寶叢書: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西園雅集:中國人物畫通鑒5》等書,譯有柯律格《大明:明代中國的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目錄
第一章 「三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