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書生的編年史-來新夏學術紀事本末 (全2冊) 9787573018410 劉剛 李冬君 寇德印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海南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259
商品編號: 978757301841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一個中國書生的編年史-來新夏學術紀事本末 (全2冊)
ISBN:9787573018410
出版社:海南
著編譯者:劉剛 李冬君 寇德印
頁數:76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032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是來新夏先生的個人傳記,詳細記述了來新夏先生一生的傳奇經歷及淵厚的學術生涯。同時,以來新夏先生為核心,通過記述與之學承及交遊的眾多文史名家,如陳垣、啟功、範文瀾、余嘉錫、張星烺、胡適、柴德賡、榮孟源、孫思白、李新、陳旭麓、劉澤華、顧廷龍、吳廷璆、鞏紹英、湯綱、傅耕野、劉夢溪、張夢陽等等,展現近百年來中國學術及學人的總體風貌,反映近百年來中國學術發展的歷程及轉型,可謂「一個來新夏,半部學術史」。作本書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和學術價值,它不僅是一部來新夏先生的個人傳記,更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學術史的縮影。通過本書,讀者可以了解到來新夏先生的學術思想、研究方法以及對中國學術的貢獻,同時也可以領略到近百年來中國學術的發展脈絡和變遷軌跡。

內容簡介

本書以來新夏生平為中心,展示了近百年來的中國學術史,可謂「一個來新夏,半部學術史」(文史類)。 其著作,《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和《書目答問匯補》,從大學時期,余嘉錫師布置的「作業」,到他臨終前還在引領新人共同進行的一生的壓卷之作,為我們重讀梁啟超和錢穆的《近三百年中國學術史》,提供了一個公共性的「為人之學」的學術平台,並準備了一套價值中立的考據學工具。 本書敘述來新夏生平,採取編年體與紀事本末相結合的寫法,使時代性與個體性均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表達。 本書以來新夏「離休退任」為標誌,分上、下卷。

作者簡介

李冬君,歷史學博士,獨立學者,主要著作:《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中國私學百年祭:嚴修新私學與中國近代政治文化系年》《孔子聖化與儒者革命》《鄉愁的天際線》,《思想者的產業》(合著),《載舟覆舟:中國古代治亂的經濟史考察》(合著)。譯著:《國權與民權的變奏:日本明治精神結構》《葉隱聞書》。《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國家人文歷史》《新京報》等媒體專欄作家。

目錄

祖脈
玄鳥之裔
光祿大夫來漢
征羌侯來歙
榮國公來護兒
中書令來濟
蕭山始祖來廷紹
抗倭名士來端蒙
易學宗師來知德
倘湖先生來集之
窮愁舉人來鴻瑨
家庭
割肉救母
蘇報案的斡旋
教書育人終身事
賠損家資的縣長
學到老,苦到死
學在經世致用
清正之家
紀年·上
1923年 1歲
一、讀書種子
二、學潮、政潮
1924年 2歲
南開教育精神的獨立
1927年 5歲
一、範文瀾在南開
二、元旦開筆
1929年 7歲
求學于天津
1930年 8歲
異國父母
1931年 9歲
一、表哥的愛情
二、難忘小表妹
1932年 10歲
南京逃學記
1937年 15歲
一、兄弟逃亡
二、日軍轟炸南開
三、國難中的南開精神
四、救亡的中學生
1938年 16歲
來子傳奇
1939年 17歲
「邃谷」緣起
1940年 18歲
謝國捷師
1941年 19歲
一、教會大學
二、陳垣志業
三、陳垣抗日
1942年 20歲
一、張星娘門下
二、跟啟功學畫
三、余嘉錫的作業
四、余師「辨證法」
1943年 21歲
陳垣「為人之學」
1945年 23歲
為兼職所累
1946年 24歲
陳垣心法
1947年 25歲
外交夢殘
1948年 26歲
戰亂分別
1949年 27歲
一、被範文瀾選中
二、整理北洋檔案
1950年 28歲
參与新史學
1951年 29歲
一、吳廷璆提攜
二、青雲鄉土改
1952年 30歲
院系大調整
1953年 31歲
責編《歷史教學》
1954年 32歲
批判俞平伯與胡適
1955年 33歲
余嘉錫去世
1956年 34歲
一、近代史分期大討論
二、拓荒「北洋軍閥史」
1957年 35歲
拆牆
1959年 37歲
一、「火燒望海樓」
二、查無實證
1960年 38歲
停止教學
1961年 39歲
學術逆行者
1962年 40歲
盤點歷史文選課的庫存
1964年 42歲
修志中斷
1966年 44歲
手稿被毀
1967年 45歲
清掃廁所
1968年 46歲
非常歲月
1969年 47歲
與穆旦相交
1970年 48歲
一、下放勞動
二、干農活的「來大哥」
1971年 49歲
津郊耕讀之一
1972年 50歲
津郊耕讀之二
1974年 52歲
書生回家
1975年 53歲
告別張公輔
1976年 54歲
人生半字偈
1977年 55歲
為人作嫁衣的煩惱
1978年 56歲
一、三易教室
二、師者仁心
三、自己拯救自己
1979年 57歲
一、學報風波
二、「起死回生」的演講
三、「知書識字」
1980年 58歲
點校舊籍之始
1981年 59歲
一、發凡起例
二、高校圖書館事業的「撥亂反正」
三、一譜辛酸
1982年 60歲
一、啟蒙新方誌
二、對於全國志目提要的遺憾
1983年 61歲
一、三十年成一錄
二、重啟《北洋軍閥史稿》
三、《津圖學刊》的來氏特色
1984年 62歲
一、「賊喊捉賊」
二、圖書館學的南開模式
三、變「知識寶庫」為「知識噴泉」
四、「趕時代,不趕時髦」
五、古代編輯事業提綱
六、「編書匠」與「編輯家」
七、南開「來半天」
1985年 63歲
一、美國紀行
二、「四條漢子」
1986年 64歲
高校圖書館的「黃金時代」
1987年 65歲
一、天津近代史
二、西域訪古
1988年 66歲
一、兄弟重逢
二、三十年之願
三、「速成之稿」
1989年 67歲
最珍貴的「稿費」
1990年 68歲
一、四易其稿
二、三史合一
1991年 69歲
一、「三學」辭典
二、從中國古典

目錄

學到美國鄉村圖書館
三、講學日本及其見聞
四、如何看待中西文化
1992年 70歲
一、對日本文化的體認
二、黔地學術探游
紀年·下
1993年 71歲
一、學術的衰年變法
二、中國兩故宮何時能相逢
三、學術還要上台階
四、古今之變地方志
1994年 72歲
對蒙學的啟蒙
1995年 73歲
志學通史通論
1996年 74歲
一、中日地方史志比較研究
二、以學術養老
1997年 75歲
一、為大眾寫作:「還史於民」
二、以書目提要清代學術
三、贅言病人與犯人
四、對照中國看美國
五、要利用、守護海外中華藏書
1998年 76歲
一、海峽兩岸一國兩「志」
二、面向社會的《史記選注》
三、吐魯番葡萄與「林公井」
四、兩岸史志求共識
五、已歸將歸港、澳觀感
六、對張東蓀「心有餘悸」的評價
1999年 77歲
一、救救「老成」者
二、縱學術之一葦
2000年 78歲
一、且去填詞與走讀關山
二、學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