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縱橫天岸馬,俊逸人中龍!一個人間最難得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是五四運動中的學生領袖,留學歸國后很快成為學界領袖,執掌中研院歷史語言23年,又曾任北京大學和台灣大學校長,創造一個個學術輝煌。胡適說:「孟真是人間一個最難得最稀有的天才。他是最能做學問的人,同時又是最能辦事又最有組織才幹的天生領袖人物。」 「為史家找材料,為文學開生路」,台灣《傳記文學》珍藏內容完整呈現,一手史料,嚴謹可靠,價值極高!內容簡介
傅斯年是我國近現代之交,在新舊文化、中西文化碰撞中湧現出的一位著名學者、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書稿收錄了他的小傳和朋友、學生對他的回憶文章,內容包括傅斯年的家世,他在北大求學時的活動,領導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成績,在中山大學、台灣大學任職時的往事等。還選收了數篇傅斯年的文章,涉及他對白話文學的意見,在北大創辦《新潮》雜誌的緣由,對五四運動的回憶,對投靠日本人的汪精衛的心理分析,對宋子文的批評,等等。從這些文字中,一個勇有為、生性耿直、才華橫溢、元氣淋漓的傅斯年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我國近代的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曾著《文學革新申義》,提倡白話文,鼓吹自由思想,支持文學革命,評論社會問題,十分引人注目。1918年組織創辦新潮社,編輯《新潮》月刊。與《新青年》齊名。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為學生領袖之一。1919年底赴歐洲留學,1926年冬應中山大學之聘回國,1927年任該校教授,文學院長,同年在中山大學創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任所長。1928年受蔡元培之聘,籌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同年底歷史語言所成立,任專職研究員兼所長,1929年兼任北京大學教授。其間先後兼任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博物院籌備主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央研究院總幹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等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台灣大學校長。1950年12月20日病逝。 傅斯年一生筆耕不輟,其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卷)《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古代文學史》、《傅孟真先生集》等。目錄
師友憶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