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概述
1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2 國內外束流管
1 2 1 BES束流管
1 2 2 國外束流管
1 3 束流管冷卻系統
1 4 本書主要內容
2 束流管系統優化設計
2 1 束流管的設計要求
2 1 1 總體尺寸要求與連接
2 1 2 束流管的材料要求
2 1 3 束流管的結構要求
2 2 束流管的結構設計
2 2 1 中心鈹管的結構設計
2 2 2 外延銅管的結構設計
2 3 束流管的材料選擇
2 4 東流管的冷卻介質
2 4 1 冷卻介質的選擇
2 4 2 冷卻介質的壓力要求
2 4 3 冷卻介質的流速要求
2 5 束流管支撐法蘭設計
2 5 1 支撐法蘭的結構設計
2 5 2 支撐法蘭的材料選擇
3 束流管溫度場有限元分析
3 1 束流管溫度場有限元模型
3 1 1 傳熱基本方程
3 1 2 穩態溫度場的有限元法
3 1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 1 4 物理參數
3 1 5 邊界條件
3 2 束流管溫度場的數值分析
3 2 1 同步輻射功率對溫度場的影響
3 2 2 冷卻液流量對溫度場的影響
3 2 3 結構材料對溫度場的影響
3,2,4冷卻通路對溫度場的影響
3 3 漂移室內筒溫度的數值分析
3 3 1 換熱數學模型及邊界條件
3 3 2 漂移室內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 3 3 過渡段暴露時漂移室內溫度場分析
3 3 4 過渡段加隔熱罩時溫度場分析
3 3 5 隔熱罩內填充保溫材料時溫度場分析
4 束流管應力場有限元分析
4 1 束流管應力分析的理論基礎
4 1 1 束流管熱彈塑性的增量本構方程
4 1 2 束流管熱彈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格式
4 2 束流管應力場的數值分析
4 2 1 約束方式對應力場的影響
4 2 2 進口溫度對應力場的影響
4 2 3 流量對應力場的影響
4 2 4 束流管出口壓力對應力場的影響
4 2 5 內鈹管筋板寬度對應力場的影響
4 2 6 中心管材料熱導率對應力場的影響
4 2 7 外延管材料熱導率對應力場的影響
4 2 8 非冷卻段材料熱導率對應力場的影響
4 3 束流管疲勞壽命的數值分析
4 3 1 束流管的瞬態應力分析
4 3 2 束流管的疲勞壽命分析
5 輻照作用下鈹沖刷腐蝕性能及力學性能
5 1 沖刷腐蝕方案和試驗台的研製
5 1 1 試驗方案設計
5 1 2 試驗台的研製
5 2 輻照作用下鈹沖刷腐蝕性能
5 2 1 試件質量變化
5 2 2 表面微觀形貌變化
5 3 輻照與沖刷腐蝕作用下鈹力學性能
5 3 1 拉伸性能試驗
5 3 2 壓縮性能試驗
5 4 輻照作用下鈹沖刷腐蝕性能微觀機理
5 4 1 表面微觀形貌和微區元素分析
5 4 2 表面元素成分分析
5 4 3 表面成分晶體結構分析
6 輻照作用下玻璃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性能
6 1 輻照作用下玻璃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力學性能
6 1 1 斷紋剪切性能試驗
6 1 2 拉伸性能試驗
6 1 3 層間剪切性能試驗
6 1 4 壓縮性能試驗
6 1 5 拉-拉疲勞性能試驗
6 2 輻照作用下玻璃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熱性能
6 2 1 導熱係數試驗
6 2 2 熱膨脹係數試驗
6 2 3 熱降解性能試驗
6 2 4 活化能計算模型
6 3 輻照作用下玻璃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電絕緣性能
6 4 輻照作用下玻璃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性能微觀機理
6 4 1 紅外光譜分析
6 4 2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
7 束流管冷卻系統的開發研製
7 1 冷卻系統工作原理
7 1 1 一次冷卻循環子系統
7 1 2 二次冷卻循環子系統
7 1 3 系統溫度控制方案
7 2 冷卻系統自動控制
7 2 1 冷卻系統控制過程
7 2 2 冷卻系統邏輯控制
7 2 3 冷卻系統遠程監控
7 2 4 冷卻系統與中控的通信
7 3 冷卻系統的設備選型
7 3 1 泵
7 3 2 換熱器
7 3 3 二次冷卻循環冷水機
7 3 4 測量儀錶
7 3 5 其他設備
7 4 冷卻液導管耐輻射性能
7 4 1 試驗條件
7 4 2 試驗結果分析
7 5 冷卻系統的組裝測試
7 5 1 束流管模型件的加工
7 5 2 冷卻系統的組裝測試
8 束流管實驗
8 1 熱源模擬及溫度測量方法
8 1 1 束流管外壁溫度整體測量及熱源模擬
8 1 2 中心鋁管部分內外壁溫度測量及熱源模擬
8 2 溫度測量實驗結果分析
8 2 1 束流管外壁溫度測量結果分析
8 2 2 中心鋁管內外壁溫度測量結果分析
8 2 3 誤差分析
8 3 撓度測量實驗
8 3 1 撓度測量實驗內容
8 3 2 撓度實驗結果與有限元計算結果的比較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