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北大別雜岩帶(簡稱北大別)是大別碰撞造山帶三個含榴輝岩的構造岩石單位之一,屬於揚子三疊紀深俯衝陸殼的一部分(下地殼岩片),為中生代高溫超高壓變質帶,經歷了麻粒岩相變質疊加等多階段高溫演化過程,以及山根垮塌期間的大規模部分熔融與混合岩化作用,是研究碰撞造山帶根部帶岩石組成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天然實驗室。本書重點介紹了筆者獲得的北大別榴輝岩、混合岩及相關岩石、含剛玉黑雲二長片麻岩等方面的系列重要成果,解決了北大別的大地構造屬性等重大基礎地質問題,為大陸碰撞造山帶根部帶研究提供了範例。 本書可供高等地質院校師生以及從事變質岩石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大地構造學和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生產和科學研究工作人員參考。作者簡介
劉貽燦,1962年生於安徽潛山,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和1988年分別獲合肥工業大學地質學專業學士學位和構造地質學專業碩士學位,2000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專業博士學位。 1988年7月~2004年1月,在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現為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工作,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4年5月~1994年7月,被派遣去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地質系進修構造地質學;1999年以來,多次去義大利、日本、挪威、澳大利亞、法國和美國等國進行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2004年2月至今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導師,2011年晉陞為二級教授。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