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NA到中醫 (第三版) 李嶺 978756907121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四川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6
商品編號: 978756907121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從DNA到中醫 (第三版)
ISBN:9787569071214
出版社:四川大學
著編譯者:李嶺
頁數:2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0302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人們對於許多疾病的發生機制有了深入的認識,並有可能從最根本的層次來洞悉生命的奧秘。筆者率先將人類先天綜合征的癥狀特點與中醫的基本理論進行了聯繫。大量的證據提示,中醫的經絡和藏象學說很可能正確總結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在胚胎髮育中的聯繫。上述發現對於歸納錯綜複雜的分子網絡以及闡明中醫的作用機理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集科普和學術探討為一體,從一種涉及多種先天畸形的染色體異常(22q11 2缺失)入手,在闡述新理論的同時,由點及面、由淺入深地對遺傳突變、先天畸形、先天綜合征、中醫的物質基礎等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了介紹。面向的讀者群主要包括臨床醫生、基礎醫學、中醫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領域的研究者以及對醫學生物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作者簡介

李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1994年赴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留學,師從著名的臨床遺傳學教授John Burn爵士,從事先天性心臟病的遺傳學機制研究,2000年獲醫學遺傳學博士學位;2001~2003年在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先後擔任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外科研究員、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遺傳學教研室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省產前診斷中心遺傳諮詢專家、東北大學中荷生物醫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生物醫學信息研究所所長、四川錦欣西囡婦女兒童醫院以及四川省婦幼保健院特聘專家。現任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教授、主任醫師、一級專家;人類疾病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副主編;中國優生科學協會醫學遺傳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專業委員會常委;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遺傳與生殖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四川省預防醫學會遺傳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委;四川省醫學會罕見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先後入選成都市以及四川省重要人才計劃。長期從事人類出生缺陷的發育遺傳學機制研究和遺傳諮詢工作,具有豐富的科研及臨床經驗,主持多項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博士后基金以及省級科研課題,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10部。

目錄

緒論
1 關鍵問題
1 1 遺傳學最核心的問題
1 2 當醫學走進分子時代
1 3 DNA測序與基因組計劃
1 4 難點與盲區
1 5 需要重新審視的表型
1 6 22q11 2缺失作為一扇重要的窗口
2 22q11 2缺失
2 1 DNA、染色體以及人類基因組
2 2 22號人類染色體
2 3 22q11 2缺失的發現
2 4 22q11 2缺失的檢測
2 5 22q11 2缺失的分子遺傳學研究
2 6 22q11 2缺失的發生機制
2 7 其他涉及22q11 2區域的染色體疾病
3 22q11 2缺失綜合征
3 1 什麼是綜合征?
3 2 DiGeorge綜合征、齶-心-面綜合征與錐干異常-面綜合征
3 3 22q11 2 缺失綜合征的命名
3 4 22q11 2 缺失綜合征的典型表現
4 圍繞22q11 2缺失的謎團
4 1 22q11 2缺失的廣泛表現
4 2 22q11 2缺失的非典型癥狀
4 3 基因型與表型之間缺乏對應關係
4 4 異質性問題
4 5 胚胎髮育
4 6 基因與發育
4 7 其他可能導致DiGeorge綜合征、齶-心-面綜合征的因素
5 中醫可能提供的解釋
5 1 來自中醫的線索
5 2 中醫的ABC
5 3 22q11 2缺失的表型——一個參照了中醫理論的全面回顧
5 4 22q11 2缺失與DiGeorge綜合征、齶-心-面綜合征的中醫總結
5 5 全面的對應關係
6 綜合征學及相關推定
6 1 先天綜合征所包含的信息
6 2 綜合征學
6 3 先天綜合征對中醫概念的印證
6 4 沒有22q11 2 缺失的情況
6 5 相關推定
7 基於中醫理論的人類表型組
7 1 有關經絡的發現
7 2 中醫之於遺傳學
7 3 中醫理論與人類表型組
8 證明的思路
8 1 濕實驗與干實驗
8 2 理論突破——進化與發育
8 3 遺傳突變發生的規律
8 4 經絡與藏象理論的分子基礎
8 5 表型數據的比對
8 6 中醫理論驅動的系統生物學研究
9 未來醫學之門
9 1 變化了的疾病譜
9 2 基因和細胞治療所帶來的希望
9 3 還原論的局限性
9 4 生命的複雜性
9 5 看見了什麼,沒看見什麼?
9 6 當前遺傳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9 7 中醫的再發現:未來醫學之門?
9 8 硬幣的另一面——中醫研究的現狀
10 陰與陽:永恆的平衡
10 1 基因的語言
10 2 基因網絡的解決方案
10 3 生命科學的十字路口
10 4 整體的疾病觀
10 5 治未病
參考資料
詞彙
附錄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