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和生」是中國哲學的核心與主脈,體現了中國哲學固有的精神內涵。「中國和生哲學」揭示了中國傳統「和」文化的本質特徵,是富有民族、時代和世界精神的新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錢耕森創立的「大道和生學」,體現了中國哲學固有的精神內涵,既和且生,是和與生的統一,不同而和,生生不息,是包容的活的哲學。內容簡介
「中國和生哲學」是錢耕森先生三十多年來精研中國傳統哲學中「和生」思想所形成的新哲學體系。「和生」即「和諧共生」,是生命共同體的和諧共生、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它所要回答的是宇宙萬物如何生成發展的問題,並揭示其生成發展之規律,以指導實踐。它的理論構建是「大道和生學」與「大道和同學」,理論應用為「三態」(生態、世態與心態)的「和生」,涉及自然、社會與人生這三大領域。「和生」是中國哲學的核心與主脈,體現了中國哲學固有的精神內涵。 「中國和生哲學」揭示了中國傳統「和」文化的本質特徵,是富有民族、時代和世界精神的新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作者簡介
錢耕森(1933—2023),安徽大學資深教授、國際知名學者、哲學家。1951—1958年,分別就讀於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金岳霖、馮友蘭、張岱年、朱光潛、賀麟、鄭昕和張世英等著名哲學家,畢業后一直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錢耕森涉獵深廣,包容並蓄,其研究領域涉及儒、道、釋,時間跨度從古代、近代到現當代。他依託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而豐富的「生生」與「貴和」理念,傳承發展了史伯的「和生」說,結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精神,創建了「中國和生哲學」的新體系,為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榮獲2017年度湯用彤學術獎。 出版著作三本,主編二本,在海內外發表論文三百余篇。目錄
上編 中國和生哲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