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狀況實證分析與對策 李光勇 97875764169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7641692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狀況實證分析與對策
ISBN:9787576416923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著編譯者:李光勇
叢書名:上海政法學院建校40周年系列叢書
頁數:2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021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社區矯正研究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研究領域。本書正是在這一重要背景下開展的。為了清晰地呈現本研究的全貌,作者將詳細介紹本研究的各個方面的總體情況,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如下:一是開展此項研究的原因。開展本研究的原因是促進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這是社區矯正工作的重點工作環節,也是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必要條件。二是搭建理論框架。筆者嘗試將社會融合理論作為社區矯正回歸社會的理論分析框架,將可能與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程度之間存在關聯的所有因素綜合起來,嘗試構建符合社區矯正對象各項特徵回歸社會理論框架。三是明確研究目的。

作者簡介

李光勇,男,1982年生,201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政法學院警務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社區矯正專業教研室主任,中國犯罪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市「晨光學者」。研究方向為犯罪學、社區矯正、監獄學。在犯罪與矯正研究領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中國法學會部級項目2項,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1項,教育部青年項目1項。在《中國刑事法雜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中國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曾出版專著《上海市社區服刑人員個性化教育矯正的理論與實踐》。

目錄

總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問題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義
第二節 主要概念介紹
一、社區矯正
二、社會融合與回歸社會
第二章 研究設計
一、生態系統理論分析框架
二、總體研究假設
三、研究思路與書稿結構
四、調查地點
五、調查對象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步驟
第三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社會融合概念的界定
一、社會融合概念的起源
二、社會融合概念的界定
三、社區矯正對象社會融合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 社會融合理論研究的重要維度
一、社會融合相關學說
二、社會融合測量方法
三、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判斷標準
第三節 國內社會融合研究中的重點群體
一、農民工群體
二、流動兒童群體
三、罪犯群體
第四節 回歸社會與重新犯罪
第四章 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測量方法與結果
第一節 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測量方法
第二節 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測量過程與結果
一、社區嬌正對象目前回歸社會程度的自我評價
二、社區嬌正對象對未來實現回歸社會的信心
三、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程度的綜合分數
第五章 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的微觀影響因素
第一節 個人人口統計學特徵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人口統計學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人口統計學特徵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人口統計學特徵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二節 個人早年偏差行為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早年偏差行為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早年偏差行為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早年偏差行為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三節 個人早年不幸經歷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早年不幸經歷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早年不幸經歷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早年不幸經歷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四節 個人悔罪態度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悔罪態度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悔罪態度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悔罪態度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六章 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的中觀影響因素
第一節 早年家庭環境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早年家庭環境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早年家庭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早年家庭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
第二節 社區矯正期間家庭環境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社區矯正期間家庭環境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社區矯正期間家庭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社區嬌正期間家庭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三節 早年學校環境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早年學校環境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早年學校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早年學校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四節 早年朋輩環境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早年朋友圈環境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早年朋友圈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早年朋友圈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五節 社區矯正期間朋輩環境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社區矯正期間朋友圈環境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社區矯正期間朋友圈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社區矯正期間朋友圈環境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六節 社區矯正期間經濟條件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社區矯正期間經濟條件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社區矯正期間經濟條件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社區矯正期間經濟條件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七章 社區矯正對象回歸社會的宏觀影響因素
第一節 社區矯正制度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社區矯正制度相關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社區矯正制度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又分析
四、社區矯正制度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二節 社會歧視與回歸社會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二、社會歧視變數設置與測量方法
三、社會歧視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描述性交叉分析
四、社會歧視與回歸社會程度之間的解釋性相關分析
第三節 社區矯正發展水平與回歸社會
一、經濟發展水平與回歸社會
二、社區嬌正機構建設與回歸社會
三、社區矯正隊伍配置與回歸社會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研究不足
第一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