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構建更加精準有效的政策體系,推進創新性、深層次、系統性改革,形成與之更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本書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維度,梳理了當前我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現狀和問題挑戰,從科技、人才、金融、數據、產業、投資、財稅、綠色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對外開放十個方面,提出了與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政策建議和改革舉措,推動形成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合力和改革紅利。作者簡介
黃漢權,男,1967年出生,廣西人,研究員、博士、博導。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9~2000年先後在荷蘭、英國留學,獲得碩士學位。2008~2009年在甘肅省隴南市掛職副市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產業經濟、農業農村經濟、城鎮化等,主持和參与國際國內重大課題100多項,多次參与國家重大規劃、重大戰略前期研究和重要文件起草工作,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獎9項,出版《新時期產業政策轉型理論與實踐》《農村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研究》《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研究》《風險投資與創業》等多部著作,在《管理世界》《宏觀經濟研究》《新華文摘》《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經濟學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50多篇。目錄
第一章 總論:加快完善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