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依託於2022年度北京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212015),以環京津地區河北省下轄71個縣域為研究範圍,參考多維貧困指數MPI,結合中國國情,以”兩不愁,三保障”為參考依據,從經濟發展、生活質量、教育水平、基本醫療和社會保障五個維度,選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就業率、人均糧食產量、自來水受益村率、移動電話用戶率、路網密度、師資教育水平、受教育程度、衛生機構床位數、醫療技術人員比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和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13個指標,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進行賦權,構建了多維相對貧困指數計算模型,計算了2012-2019年環京津地區71個縣域的多維相對貧困指數。作者以環京津的河北省所屬地區為研究區域,對其相對貧困識別與協同治理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
作者簡介
劉海濱 管理學博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能源系統工程分會常務理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信息化分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和中國能源研究會信息通信專業委員委員等。主要研究領域:能源經濟與政策、能源系統工程和企業安全管理等。近年來,先後主持研究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及企業委託課題30余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獲軟件著作權6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5部和教材2部。2012年被評為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2010年入選教育bu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目錄
目 錄
前言
1 引 言 1
1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
1 1 1 研究背景 1
1 1 2 研究意義 2
1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3
1 2 1 相對貧困的內涵和發展 3
1 2 2 相對貧困測量的研究進展 4
1 2 3 相對貧困時空演變的研究進展 6
1 2 4 相對貧困致貧因素的研究 8
1 2 5 夜間燈光數據在貧困監測中的應用研究 8
1 2 6 相對貧困協同治理研究 9
1 2 7 文獻評述 10
1 3 研究內容 10
1 4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1
1 4 1 研究方法 11
1 4 2 技術路線 12
2 概念和理論基礎 13
2 1 基本概念 13
2 1 1 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 13
2 1 2 相對貧困特性 13
2 1 3 多維貧困 14
2 1 4 產業扶貧 15
2 2 理論基礎 15
2 2 1 空間貧困理論 15
2 2 2 可持續發展理論 16
2 2 3 協同治理理論 17
3 環京津貧困帶相對貧困測度與識別 19
3 1 研究區域和數據來源 19
3 1 1 研究區域 19
3 1 2 數據來源 19
3 2 相對貧困多維測度指標體系的構建 20
3 2 1相對貧困多維測度基礎 20
3 2 2相對貧困多維測度指標體系構建 20
3 2 3 相對貧困多維測度指標相關性分析 22
3 3 多維相對貧困指數計算方法 23
3 3 1 多維相對貧困指數計算模型 24
3 3 2 賦權方法選擇 26
3 4 縣級尺度相對貧困測度與識別 28
3 4 1縣級尺度多維相對貧困指數計算 28
3 4 4 縣級尺度相對貧困識別 30
3 5 小結 32
4 環京津貧困帶相對貧困時空特徵研究 33
4 1 模型選擇 33
4 1 1 全域Moran’s I計算方法 33
4 1 2 部Moran’s I計算方法 34
4 2 縣級尺度相對貧困時空演變特徵 34
4 2 1 縣級尺度相對貧困時空變化特徵分析 34
4 2 2 與國家和省級貧困縣名單比較 37
4 3 縣級尺度相對貧困全域相關性分析 37
4 4 縣級尺度相對貧困局部相關性分析 38
4 5 小結 40
5 環京津貧困帶相對貧困影響因素研究 41
5 1模型選擇 41
5 1 1 指標貢獻度分析 41
5 1 2 地理探測器 41
5 1 3基於全息映射的面板時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 42
5 2 縣級尺度相對貧困影響因素分析 44
5 3 環境-地形因素對縣級尺度相對貧困的影響 46
5 3 1環境-地形指標選取 46
5 3 2 地理探測器結果分析 47
5 4 產業發展對縣級尺度相對貧困的影響 48
5 4 1 指標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48
5 4 2 回歸模型的選擇與檢驗 49
5 4 3 結果分析 52
5 5 小結 59
6 環京津貧困帶相對貧困協同治理研究 61
6 1 基於夜間燈光數據的相對貧困監測 61
6 1 1 夜間燈光數據的校正 61
6 1 2 多維相對貧困指數估計模型的建立與檢驗 64
6 1 3 基於夜間燈光數據的鄉鎮尺度相對貧困監測 67
6 2 不同尺度相對貧困協同治理策略 69
6 2 1 縣級尺度相對貧困協同治理策略 69
6 2 2 鄉鎮尺度相對貧困協同治理框架 70
6 2 3 D縣Q鎮相對貧困協同治理具體策略 71
6 3 小結 75
7 結論與展望 76
7 1 研究結論 76
7 2 主要創新點 77
7 3 政策啟示 78
參考文獻 79
附 錄 A 90
附 錄 B 91
附 錄 C 107
附 錄 D 115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