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文採用2004-2021年我國28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數據,探究了數字經濟對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直接與間接賦能效應。研究發現:(1)數字經濟能夠顯著提升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水平,這一積極作用主要通過促進降本增效、激發包容創新、引導職能強化、加速質量提升等內在邏輯實現。(2)數字經濟對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影響存在異質性條件約束。從地理區域視角看,中部地區的賦能效應最強,東部和西部相對較弱,東北部最弱;從行政級別視角看,非中心城市的賦能效應強於中心城市。(3)數字經濟能基於營造創新發展空間、激發流通創業活力、強化金融支持力度等機制賦能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研究結論有助於提煉更具可適性和差異化的數字經濟賦能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實現路徑,為深化我國流通體制改革提供參考。作者簡介
俞彤暉,男,1987年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米勒斯維爾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信陽師範學院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流通產業發展理論與政策。先後在《人文地理》《東南學術》《經濟經緯》《經濟縱橫》等CSSCI來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5篇。參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國家、省(部)級課題10餘項,主持完成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科技計劃項目、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等省(部)級課題3項。目錄
第一章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