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不同的經濟金融格局下,中國資管行業對接、匹配、調整著資產和資金兩端的關係。2024年,資產和資金兩端的配置出現了許多新的特徵,其中低利率是貫穿行業變化的主線。在這一背景下,資管機構積極應對低利率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行業價值鏈亟待重構。低利率初期階段,要把握中低波動型固收類產品、高分紅權益類產品、被動型和創新費率型產品的發展機遇。海外資管行業的發展經驗顯示,在低利率的後期階段固收類產品需要積極轉型以應對增速放緩的挑戰,權益類產品仍具備發展彈性,資管機構應適時滿足具有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投資需求,為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資管產品和金融服務類型。 低風險偏好資金的湧入與資產端收益率的持續下行,對於資管機構的募、投、管、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資管行業在低利率環境中需要優化存量結構,併為增量資金尋找方向。未來的發展路徑需要各類機構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稟賦來積極探索。作為行業發展的記錄者,我們對此充滿期待,並將持續跟蹤這一龐大而又持續演進、持續革新的行業故事。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行業格局篇之中,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就低利率環境下資管行業的新特徵、金融監管改革的深遠影響、養老金配置新思路、ETF市場的發展和展望、家族辦公室財富管理新趨勢等展開了研究。第二部分機構專題篇關注了各類資管機構的未來發展路徑。第三部分海外及中國香港地區資管篇著重對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香港地區和新興市場的資產管理行業做了記錄和觀察,力求從中探尋出可以為中國資管行業所參考的經驗與心得。作者簡介
巴曙松,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兼任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商務部經貿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銀監會中國銀行業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中國「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巴曙松博士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後擔任中國銀行杭州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等職務,曾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高級訪問學者。 巴曙松博士還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也多次參加中央決策者主持召開的專家座談會;巴教授先後在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擔任管理職務,是同時熟悉中國金融市場實際業務運作、金融政策制定以及金融理論研究進展的金融學家。 主要著作有:《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研究》、《金融危機中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挑戰與改進》、《巴塞爾資本協議Ⅲ研究》、《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年度報告等。巴教授曾獲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獎。目錄
序言 放慢的低利率環境驅使中國轉變資金配置模式 巴曙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