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木紋》收錄了壟青的詩歌共263首,分三輯,第一輯為短草青青,第二輯為情懷耿耿,第三輯為往事悠悠。
詩人壟青的短詩,應該是赤峰地區近十年來詩歌寫作的一個重要收穫。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短詩之外,壟青的詩歌,其題材與素材,基本上都和他的個人生活有關,也就是和他的生命有關,他的詩歌,沒有無病呻吟,沒有為寫而寫,沒有語言機床上的裝配活,沒有對時尚寫作技術與風格的追逐,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沒有刻意的現代性他的詩歌,自然,有感而發,高度貼合於他的生活和生命本身,故鄉、記憶、回憶、舊照片、根雕愛好,生活中的一次次注視和回眸,日子裡的一個個細節 都能觸發他的詩思,進而成詩。他的詩歌中有”我”以及”我的歷程”,更有屬_xFFFF_我的”真情實感”和”家長里短、事無巨細”,壟青不寫空心的技術化的觀念性的概念的依賴闡釋和知識的所謂現代詩。他寫有”我”的詩,屬_xFFFF_”我”的詩。
作者簡介
壟青,本名喬國煜,7957年2月2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畢業于瀋陽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紅山詩社副社長。出版有詩集《遠方一片水》,另有多篇作品發表於各大報刊及網絡平臺。
目錄
第一輯 短草青青
驚喜
當火已沒有烈焰升騰
童戲《轉迷糊》
瑪瑙
寫詩
莊周的渾沌
麥收
翡翠
貢格爾的藍天
題崖柏根雕《翅膀》
車行巴林
你走你的山梁我走我的溝
攥在手心裡的名字
寂寞的男人
空甕
罎子
平凡草木
小湖
夜讀海子
鄉村露天電影
童年之最
我知道的
表白
藍刺頭
打水漂
靠近
母親的繡品
傘
擊掌
蛋殼舟
思絮
馬格裡特畫臆想
金蓮花
第二輯 情懷耿耿
第三輯 往事悠悠
精彩書摘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老家赤峰。記得上一次回家還是 2019年我已經五年沒有回去,對故鄉和親人的惦記與日俱增。我從小生長在那裡,直到24歲考上大學才離開家鄉。我的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是苦澀的,挨餓是少年時代留下的最深刻記憶。小小的年紀還要幫助家裡拔草拾柴,幫助母親照看弟弟妹妹。1966年小學畢業,就開始了我的農業勞動生活。其間雖然上過二年所謂的”高中”,所學的數理化課本也叫”工農業基礎知識”。主要的任務是到生產隊勞動, 掙工分補貼家用。上大學前早已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雙手長滿了老繭。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故鄉的眷戀卻越來越深。少年往事不時地闖入心懷,在草叢中抓螞蚱,在田野裡挖野菜,到山上拔蒿草,在夜幕下數星星,一切都變成那樣美好的回憶。這次回到家鄉,我迫不及待地到我生活和勞動的田野、到我讀過書的小學、中學裡去尋找舊時的足跡。
將近半個世紀過去了,故鄉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切都在依稀仿佛之中,讓我回想,讓我留戀。在故鄉,又一次見到了我兒時的玩伴,小學的同學。親朋故舊間,互道問候,訴說相思,打探近況,都有不盡的感慨。我多想變成一個詩人,把這些感受抒寫出來啊! 擺在大家面前的這部 《壟青詩選》,就是這樣一部抒寫故鄉之情的傑作。故鄉之所以可愛,首先因為它的美。是它的山山水水把我們養育,並化為我們生動的血肉與高貴的靈魂。
前言/序言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老家赤峰。記得上一次回家還是2019年,我已經五年沒有回去,對故鄉和親人的惦記與日俱增。我從小生長在那裡,直到24歲考上大學才離開家鄉。我的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是苦澀的,挨餓是少年時代留下的最深刻記憶。小小的年紀還要幫助家裡拔草拾柴,幫助母親照看弟弟妹妹。1966年小學畢業,就開始了我的農業勞動生活。其間雖然上過二年所謂的”高中”,所學的數理化課本也叫”工農業基礎知識”。主要的任務是到生產隊勞動,掙工分補貼家用。上大學前我早已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雙手長滿了老繭。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故鄉的眷戀越來越深,少年往事不時地闖入心懷,在草叢中抓螞蚱,在田野裡挖野菜,到山上拔蒿草,在夜幕下數星星,一切都變成那樣美好的回憶。這次回到家鄉,我迫不及待地到我生活和勞動的田野、河邊,到我讀過書的小學、中學裡去尋找舊時的足跡。將近半個世紀過去了,故鄉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切都在依稀仿佛之中,讓我回想,讓我留戀。在故鄉,又一次見到了我兒時的玩伴,小學的同學。親朋故舊,互道問候,訴說相思,打探近況,都有不盡的感慨。我多想變成一個詩人,把這些感受抒寫出來啊!
擺在大家面前的這部《木紋》,就是這樣一部抒寫故鄉之情的傑作。
故鄉之所以可愛,首先因為它的美。是它的山山水水把我們養育,並化為我們生動的血肉與高貴的靈魂。在作者的眼中,故鄉是那樣美,貢格爾的藍天像巨大的藍水珠,他擔心”百靈啊/小心你嘹亮的歌聲碰到它/蒼鷹啊/小心你的翅膀扇著它”(《貢格爾的藍天》)。山谷中的濃綠就像翡翠,”還是慢慢洇了過來/清潤如鮮啤酒/少女手拄著臉兒/望著山谷/心底的綠翻湧上來/再也遮掩不住”(《翡翠》)。在作者眼中,”世界上最高的山就聳立在村前/世界上最寬的河就流淌在村邊/世界上最鮮豔的花朵都開在自家牆外的原野裡/世界上最好看的容顏是鄰居家小杏的紅臉蛋蛋/男孩兒最帥氣的行為是騎著柳枝兒縱橫馳騁/女孩兒最時尚的打扮是耳畔掖著一朵山丹丹/世界上最激烈的競技是爬樹/世界上最難做的事是第一次抓筆把一豎寫直”,這是多麼快樂的童年啊。他由此發出感慨,”自從寫直了一豎就沒了童年的世界/童年之外的世界什麼都摸不著邊兒”(《童年之最》)。作者所寫,豈不就是我的童年,不就是我如今對童年的回憶?故鄉就這樣融入我的生命之中,是咀嚼不盡的草味。”坐在西拉木倫河岸上/拔一棵草放在嘴裡嚼著/看河水滾滾西來又滔滔東去/想著自己的過去和未來/滿嘴都是草味”(《草味》)。故鄉不僅是美麗的風景,更是樸素溫情的生活。在作者筆下,所有的生活素材都是詩,都化成對生活濃濃的愛。作者看到一隻蝴蝶落在草地的花上,便引動了詩情:”那只蝴蝶仿佛下決心/要勾引那朵虞美人和自己私奔/它優雅地扇動那雙炫目的翅膀/極力吸引花的注意/花在風中每一點頭/它都一陣歡欣/但花更多是搖頭/它落上花蕊/合上了翅膀/遷就著花的任性”(《草地一瞬》)。原來生活中的美,就來自這點點滴滴的日常與平凡。
故鄉養育了我們,也培育了我們的情感並塑造了我們的靈魂,它讓我們永遠記住過去的時光。作者在詩中回憶過往,咀嚼生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