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所著。作者以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的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巧妙構思,創造性地描繪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及白龍馬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奇幻旅程。他們一路降妖伏魔,歷經八十一難,最終抵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這部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古典名著,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無數讀者,不僅在中國國內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也在全球範圍內享有盛譽。「導學版」是指編者通過「整本書閱讀指導」「章回精批詳註」「閱讀能力訓練」三部分來組織內容,解決小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內容簡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以豐富的想象、奇幻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形象,描繪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傳奇歷程。 本書編者結合小學生閱讀需求,從原著中選取了耳熟能詳、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章節,同時刪除了一些不適合小學生的情節,比如與故事主線關係不大的有關宗教、迷信的描述等。本書為「互聯網+創新版」系列圖書之一,採用紙質圖書與互聯網結合的閱讀模式。不僅紙質圖書上有必要的導讀、解讀及註解,讀者還可以從互聯網上通過AR平台下載專家提煉的全書閱讀重點音視頻資源,可以得到閱讀指導,從而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書。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其代表作有《西遊記/經典文學名著》,其餘作品還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陽先生存稿》。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貧寒。他自幼聰明過人,少年得志,喜歡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因文才出眾,在故鄉受到人們的賞識與好評,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因科考的屢次失敗,生活的窮困潦倒,加深了他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神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痛苦與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大約活了將近80歲。《天啟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不過都是他死後的事了。他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目錄
第一階段:千磨萬煉歸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