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者,年近九十的在世作家,傑拉爾德·默南的「母題之作」,小說《平原》中文版正式引介! J M 庫切曾撰文盛讚其作品,本·勒納為本書作序推薦,《巴黎評論》于近期發表了傑拉爾德·默南的訪談。 本書的主角是一位電影製作人,隻身來到澳大利亞內陸平原,想拍攝一部關於平原本質的電影。他進行近乎無效的社交,進入迷宮般的圖書館,記錄筆記,整理劇作草稿。有時覺得接近了平原,有時卻好像更加迷茫 澳大利亞的繁華城市集中在臨海,內陸的平原則略顯荒蕪,與沿海城市形成如鏡像的對比。作者反其道而行之,避開熱鬧的表面世界,用一生反覆書寫內陸平原。 以看似孤僻的方式,呈現澳大利亞的深層真實。讀者可以憑此小書,快速了解這處陌生的文學空間。 默南的小說總被認為有自傳色彩,跨越了虛實的邊界,作者與其筆下的人物一樣奇異。 作者有意疏離現代生活,從未坐過飛機,長期居住在東南部的「小三角」中,用打字機寫作,沉迷於將信息歸檔進柜子。嗅覺缺失,卻打開了聯覺的通感之門。 作者關注多元的色彩,行文也如色彩的碰撞,用矛盾、辯證的風格,從「平平無奇」中發現複數的、斑斕的、樣貌模糊的平原。內容簡介
《平原》由傑拉爾德·默南所著,是一部較短的長篇小說,在其創作譜系中頗為重要。 一位電影製作人離開澳大利亞臨海的繁華世界,隻身來到內陸平原,計劃製作一部反映平原本質的電影他遊走在各個莊園主之間,拉取贊助,也進入仿若迷宮的圖書館,在歷史文化與神話寓言之間遊歷。隨著探索的深入,單調的平原越來顯出幻覺般的神秘,有著光怪陸離之感。 主角發現,無論是此消彼長的派別或莊園主們,還是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平原人,對平原都有私人的見解。無法找到能被普遍承認的共性,私人景色並不能交疊出共同景色。 他在暴雨將至時被一位贊助人提醒,以取景的方式,看向作為景色的陰雲深處,也看向取景鏡頭的深處作者簡介
陳正宇,英文譯者,香港城市大學翻譯碩士,譯有《骰子人生》《X號病人》《金山的成色》等書。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