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吳越春秋》前五卷寫吳國事,后五卷寫越國事,不是「吳國史」與「越國史」的平行序列,而是以吳越較量為焦點,在雜揉資料方面強化了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的人物角逐。從史料的「平衡度」作考察,布局頗為「傾斜」;而從歷史的「熱點」、「亮點」衡量,其書則圍繞焦點,取材得當,又是引人入勝的歷史讀本。 《吳越春秋》所提供的歷史範本才具有民族教訓及國家教訓的意義。 《吳越春秋》雖然以國家對立、國家戰爭、國家興亡為展示重點,但是回到閱讀的層面,讀者在清晰勾勒出吳國與越國的此消彼長之後,他們的關注點與興奮點自然還是歷史人物的命運。內容簡介
本書採取了經緯交織的編寫方式。前五篇記吳事,起於吳太伯,迄于夫差;后五篇記越事,自無餘起,迄于勾踐復國稱霸。縱向的,是吳越兩國的本國史,構成了一條經線;橫向的,是國與國的關係史,構成了多條的緯線:經線與緯線交織,遂形成了以吳越兩國的空間為依託、以兩國自建國而至滅亡的時間軸為線索的歷史變遷畫圖。其中,又以吳越爭霸的史實為焦點,鋪排故事,展示人物,揭示風雲,洞察隱秘,連環推進,波瀾起伏,用不多的文字再現了吳越兩國的歷史風華和人物悲歡。 《吳越春秋》是專門敘述吳越地區歷史的著作,但有史實有想象,是後世的歷史演義小說之祖,因而在中國史學史和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作者簡介
趙曄(生卒年待考),字長君,會稽山陰(浙江紹興)人。東漢學者、史學家。年輕時曾為縣吏,上司令其去迎接督郵,他恥於斯役,便棄職出走,跋涉到蜀地犍為郡資中縣(今四川資陽)拜杜撫為師學韓詩,在那裡苦學窮研二十余年。著有《吳越春秋》(原書12卷,今存10卷)、《韓詩譜》、《詩道微》、《詩細歷神淵》等書。目錄
吳太伯傳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