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巴赫金是蘇聯著名的文藝學家和哲學家,也被視為對話理論的首創者。他的對話理論雖然涉及較多文學理論方面的內容,但早已超越了文學批評的疆域,帶有鮮明的哲學意蘊和時代價值。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從教育哲學的視野系統闡釋巴赫金對話理論教育價值的專著。隨著數智化社會的推進,對話與交流日益頻繁,但如果以巴赫金的話來說,現實生活和教育實踐中的很多對話不過是「裝扮成對話的獨白」,多為一種虛假的、工具性的對話。那麼,何為真實的對話?為什麼要在教育中引入對話?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如何在教育場域中推動真正的對話?本書也許能為這些問題的解答提供思考與啟示。 本書內容涉及與巴赫金對話理論相關的文學批評、文化詩學、超語言學、符號學、人類學和教育哲學等跨學科研究,融理論思辨、實踐探索、國際比較和案例分析於一體。本書可供對文學、哲學和教育學感興趣的科研人員、學生和讀者參考學習,也可供正在開展或即將開展對話教育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使用。作者簡介
汪旭,男,教育學博士,湖北工業大學教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教育哲學和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曾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公派赴美國特拉華大學研修。近五年來,參与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民委、科技部等多項課題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等多項課題,在《教育研究與實驗》《外國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等CSSCI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目錄
第一章 巴赫金對話理論的歷史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