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區變動與區域社會-以明清陝西地區為中心 李大海 978754752312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西書局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85
商品編號: 978754752312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政區變動與區域社會-以明清陝西地區為中心
ISBN:9787547523124
出版社:中西書局
著編譯者:李大海
頁數:30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0071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6章,第一章從地理格局入手分析了陝西的行政區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第二章以動亂和水災為切入點,分析了歷史上陝西地區城池和堤壩的修築;第三章以潼關為例分析了政區變動中地方構建的情況及其特點;第四章以陝北沿邊地區為中心分析了地方社會變遷中的政區調整;第五章又以黃龍山地區為例分析了地方開發與政區變動之間的關係;第六章以平民縣為例分析了環境變遷與政區運作之間的關係及互動。全書理論與實際結合,廣泛徵引各類文獻,結合田野調查、實物證據、口述記錄、地理定位等材料和技術,對陝西地區古代的政區變動和區域社會作出了較為全面的研究。

作者簡介

李大海,山東青島人,歷史學博士。2009年6月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地理學專業(碩博連讀)並留校任教。2017年9月轉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獲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學生獎、第四屆譚其驤禹貢基金會優秀青年論文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先後主持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中國史研究》《文史》《西域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學術回顧
第二節 研究思路
第三節 篇章結構
第一章 明清陝西政區地理格局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變與不變:行政區與自然區關係分析
一 越嶺而轄與府州分治:以西安府為中心
二 山川形便與犬牙相制:不同層級政區尺度的選擇
第三節 府州領縣與府級核心區
一 屬州領縣調整及其原因
二 府級核心區形成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政區治所、邊界與地方社會:以動亂和水災為中心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地方動亂與治所防護:以西鄉縣為例
一 動亂與修城
(一)明代修城概況
(二)築城修廟:正德動亂之影響
(三)清代地方動亂與城池修築
二 插曲:虎患
(一)康熙末年修城緣起
(二)虎夜入城與家庭副業
第三節 疏渠築堤與治所防護
一 城北五渠功能初揭
二 清中期以後的疏渠築堤工程
(一)興利防患:北五渠功能再考察
(二)道光年間城廂水災應對
(三)城廂與北山之間:山神廟的修築
(四)木馬河堤:城廂水災防範的另一面
第四節 政區邊界與地方水災:以華州、華陰為中心
一 問題緣起
二 南北與東西:明代方山河水利工程之爭
三 築堤與毀堤:跨界之災
四 政區邊界與區域社會
(一)邊界構建
(二)跨界糾紛與州縣關係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政區變動中的地方構建:以潼關為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政區變動中的地方社會
一 明清潼關行政建置變遷
(一)明代的潼關衛
(二)清代潼關政區演變
二 特殊政區與地方糾紛
(一)差徭
(二)食鹽
第三節 歷史與現實:民國潼華二縣劃界始末
一 省內整理與對外疆域:弔橋鎮歸屬之爭
二 以抗建的名義:從請願到鎮壓
三 尾聲:潼、華政區糾葛的無解而解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地方社會變遷中的政區調整:以陝北沿邊地區為中心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明代陝北沿邊地區行政地理變遷
一 天順以前沿邊管理形式的轉變
二 從番戍到鎮戍:延綏鎮設立
(一)制度、結構與過程
(二)民化趨勢
第三節 實至名歸:沿邊府縣的設立與調整
一 獨立與歸併:歷史如何選擇
(一)動亂與邊政管理
(二)歸宿:獨立還是歸併
二 設府立縣:地方如何權衡
(一)沿邊府縣的設立
(二)雁行人、伙盤地與跨塞縣:社會變遷的政區表達
第四節 一體二面:陝綏劃界中的地方與政區
一 陝綏劃界爭端
(一)一石激起千層浪:綏遠劃界
(二)保縣與爭存:沿邊官民之應對
二 區以地生和地以區存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地方開發與政區變動:以黃龍山為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盜賊淵藪與地方開發
一 八縣之屬:多政區交界格局
二 萬山之中:盜賊淵藪由來
三 築堡派兵:地方政府應對
四 地方社會與山地墾殖
第三節 墾荒開發與黃龍設治局
一 半途而廢:柳溝墾荒的曲折命運
(一)柳溝墾荒處的成立
(二)柳川設治局的「難產」
二 清匪養兵:黃龍山屯墾之背景
三 增產助戰:黃龍設治局的成立
第四節 墾區與鄰縣劃界糾紛
一 癥結所在
(一)薪炭和木材
(二)熟荒之地和土客之間
二 東、西石曲村之爭:劃界縮影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環境變遷與政區運作:以平民縣為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兩省設縣之爭
一 針鋒相對
二 設縣的客觀條件
第三節 夾縫中的地方與政區
一 困境中的行政運作
二 河道變動與治所遷徙
第四節 撤縣博弈
第五節 小結
結語
第一節 政區與社會:製造歷史政治地理
第二節 從區域到地方:區位、景觀、環境的維恩圖
一 特性與規律:歷史政治地理的地方視野
二 知識地球儀:人本主義與歷史地理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民國檔案
附錄二 碑刻資料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