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醫學人才培養和學術影響力研究
ISBN:9787309173413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吳凡 汪玲
頁數:37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70048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基礎工程,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保障。本書著作者近年來牽頭開展了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和上海市委託開展的系列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研究,研究成果形成了本專著。 本書的出版對於提升醫學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醫學院校學術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可供全國醫學院校教學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在人才培養改革實踐中學習使用。
作者簡介
吳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博士生導師。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合作中心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健康統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從事公共衛生科學研究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近30年,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20多項,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SCI論文40餘篇。作為第一完成人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各類獎項10餘項,以主要完成人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因公共衛生領域優異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突出貢獻被列入上海市領軍人才和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獲得「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仁心醫者·上海市仁心醫師獎」「上海市巾幗創新獎」。
目錄
第一篇 醫學人才培養和學術影響力研究
第一章 培養頂尖臨床醫生可以做怎樣的探索
第二章 醫學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研究報告
第三章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和關鍵要素分析
第二篇 以新理念謀划醫學發展
第四章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培育卓越醫學人才
第五章 我國醫學教育70年成就與新時代改革路徑思考
第六章 健康中國背景下「新醫科」發展戰略研究
第七章 人工智能時代新醫科人才培養面臨挑戰和發展策略
第三篇 以新定位推進醫學教育發展
第八章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路與實踐
第九章 基於「健康中國」需求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探索與實踐
第十章 大健康視域下的醫學人才培養「組合拳」
第十一章 加強培養體系建設 創新協同育人機制
第四篇 以新內涵強化醫學生培養
第十二章 醫科院系「三全育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第十三章 醫學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的內生價值、現實挑戰與實施路徑
第十四章 交叉融合平台研究生思政教育面臨問題和對策建議
第十五章 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第五篇 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
第十六章 加強新醫科內涵建設 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第十七章 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改革路徑
第十八章 以新時代教材建設為載體 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第十九章 醫科教師理論素養提升路徑
第六篇 深化醫教協同 加快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
第二十章 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促進衛生健康事業全面提升
第二十一章 深化臨床醫學教育改革 培養造就服務健康中國需求的卓越醫師
第二十二章 深化臨床醫學「5+3」改革的若干問題探討
第二十三章 我國臨床醫學長學制博士生教育招生路徑和培養模式比較
第七篇 促進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發展
第二十四章 創新體制機制 促進八年制醫學教育健康發展
第二十五章 借鑒北美醫學教育制度 推進八年制培養模式改革
第二十六章 「互聯網+」教學評價體系在臨床醫學八年制教學中的應用
第二十七章 構建新時代「MD+PhD」醫學教育新模式
第八篇 加快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培養
第二十八章 規範學科專業設置 促進一流人才培養
第二十九章 基於新版學科專業
目錄
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機制
第三十章 深化醫學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創新
第三十一章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策略及路徑分析
第三十二章 大健康背景下放射醫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傳承與創新
第九篇 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
第三十三章 規範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提高專業學位培養質量
第三十四章 新時代博士專業學位教育改革若干思考
第三十五章 藥學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創新發展的若干思考
第三十六章 公共衛生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
第三十七章 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公共衛生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後記 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她們追著老師,做修路點燈人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