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壓水反應堆和超臨界火電機組在世界範圍內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設計和運行經驗,然而當超臨界條件與強輻照環境共同存在時將會產生新的挑戰,尤其是對反應堆內的材料特性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本書專門針對超臨界水冷反應堆內的材料輻照損傷機理展開了較為系統的闡述,從內容上看,首先綜述了超臨界水冷反應堆的發展歷史和研究現狀,概括了現有研究中的不足,這些不足主要體現在材料輻照損傷、常規化學腐蝕和水化學等幾方面。基於研究現狀,原著者分別從3個方面開展了深入論述:首先,以試驗研究為手段,探究了帶電粒子、γ射線及中子對材料的輻照損傷機理,在試驗研究的基礎上藉助蒙特卡羅方法建立了定量描述材料福照損傷過程的動力學模型,為進一步分析計算和設計提供了便利條件;其次,針對超臨界水的化學特性、輻照條件下的感生放射性以及反應堆運行過程中的水質控制方法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從機理上詮釋了超臨界水的化學動力行為;最後,本書還對超臨界水冷反應堆中材料的常規化學腐蝕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本書的特點在於大部分研究結果均是以試驗為基礎獲得的,特別是機理性的研究成果具有較好的開拓性和創新性,無論是科學價值還是工程應用價值都較高,而這些寶貴的研究成果為堆內材料的設計改進、運行策略制定以及反應堆工程化應用提供了重要支撐。 本書內容涉及材料科學、熱力學、腐蝕科學、化學動力學及核能等交叉學科知識,讀者對象以從事超臨界水冷反應堆研究設計工作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校教師、研究生為主,部分內容也適用於有專業基礎的本科生。目錄
第1章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