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永恆之城早期的空間結構 周繁文 978710024439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700
商品編號: 978710024439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羅馬-永恆之城早期的空間結構
ISBN:9787100244398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周繁文
叢書名:中山大學人類學文庫
頁數:38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0008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羅馬是典型的古今重疊型城市,是王政時代、共和國時代、早期羅馬帝國時代的都城,尤其是卡匹托利尼丘和帕拉蒂諾山一帶,自青銅時代出現聚落後,至今仍是城市的中心區域。作者通過系統梳理羅馬的考古學資料,為讀者展現了羅馬城早期的空間規劃及各重要建築群落的歷史沿革、功能等。

內容簡介

羅馬是典型的古今重疊型城市,是王政時代、共和國時代、早期羅馬帝國時代的都城,今天依然是義大利的首都。由於帝國時期的羅馬城建築以磚石結構為主,又因其在歷史上和宗教上的特殊地位而具有「紀念性」特徵,因此城市景觀保存良好。12世紀以來,教廷、貴族以至平民,對古羅馬進行探究的興趣日漸濃厚,由此逐漸孕育了科學和實證的古迹研究,尤其是對古代建築、對大理石雕塑銘文的研究、考證更是持續不斷。但是,由於早期的研究缺乏科學、系統的準則,缺乏專業的技術手段,沒有建立完備的記錄規範和體系,留下的文獻多屬於建築遺迹的

目錄

集,對遺迹性質的辨認與判斷有不少謬誤。18世紀末古典學科正式創立,羅馬城考古自此開啟了新的階段,在理念、程序、方法和技術上都確立了更為科學和系統的原則,開始注重對遺址的整體性和研究性的發掘,並建立考古記錄的規程。作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城市的空間布局視為各種關係和流通通道交織形成的網絡系統,在此前提下集中討論(1)明確城區和城郊的範圍和布局;(2)按功能對建築遺迹的空間分佈進行聚類分析(功能分區);(3)功能分區的大致形態和配置組合關係,結合空間結構要素和流動模式,推演其城市空間結構模式。

作者簡介

周繁文,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專業副教授。曾先後就讀於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並於攻讀博士期間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義大利羅馬第三大學接受聯合培養。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時期亞歐大陸的城市考古研究,著有《長安城與羅馬城:東西方文明都城模式的比較研究》《長安與羅馬:公元前後三世紀歐亞大陸東西帝國的雙城記》等著作。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建城以前的義大利中部聚落
第二節 帝國以前的羅馬城
第三節 帝國早期的羅馬城
第四節 考古發現與研究史
第五節 現存問題及研究展望
第一章 羅馬城區的邊界及地形
第一節 界石
第二節 城牆
第三節 城區的邊界問題
第四節 城區的自然地形
第二章 羅馬城區的高地空間布局
第一節 帕拉蒂諾山
第二節 坎匹多伊奧山
第三節 埃文蒂諾山
第四節 切利奧山
第五節 維利亞山、俄斯奎里諾山
第六節 維米那勒山、奎里那勒山、平齊奧山
第三章 羅馬城區的低地空間布局
第一節 廣場谷
第二節 穆爾奇亞谷、蘇布拉與斗獸場谷
第三節 埃文蒂諾山南原地
第四節 戰神原
第五節 台伯島及台伯河西岸
第四章 羅馬城郊的空間布局
第五章 羅馬城的基礎設施分佈
第一節 交通設施
第二節 水利設施
第三節 消防設施
第四節 公共衛生設施
第六章 羅馬城的功能分區
第一節 居住區
第二節 公共休閑區
第三節 政治區與軍事屯戍區
第四節 經濟功能區
第五節 公共宗教區
第六節 墓葬區
第七節 羅馬城的功能區分佈
第七章 羅馬城的空間結構
第一節 帝國早期的城市空間轉型
第二節 都城空間區劃的認知與管理
第三節 羅馬的城市空間結構分析
結語
附錄一 帝國以前拉齊奧地區的考古學文化
附錄二 羅馬帝國早期的地方城市體系
附錄三 比較的視角:亞歐大陸中西部的都城模式
附錄四 絲綢之路西段的發端:公元3世紀以前地中海的絲綢消費及絲織業考
譯名對照表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