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域視角下的宋代文學傳播研究 葉寬 978730723399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武漢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6
商品編號: 978730723399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場域視角下的宋代文學傳播研究
ISBN:9787307233997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葉寬
頁數:2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967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六章,分別從文學場的行動者、技術革新、傳播意識、特定類型文學作品的傳播這四個角度研究宋代文學傳播。本書的第一、二章以皇帝、權相、館閣文人、主持科舉官員、普通文臣、下層文人來建立論述框架,展現了文學場中不同類型的行動者基於自身地位所採取的不同傳播策略,體現了政治場對文學場的影響;第三、四章主要分析技術革新給傳播方式帶來的影響,大眾傳播時代的到來,進而分析在這一背景下,宋人的不朽意識、時空意識和商業意識所出現的變化。第五、六章主要選擇宋詞、制誥、奏議與墓誌,論述其獨特的傳播模式,進而分析文學傳播給文學生產帶來的影響。

目錄

緒論
一、概念解析
二、研究概況
三、場域理論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權力歸屬與文學傳播
第一節 以皇帝為中心的傳播
一、下對上的傳播模式
二、宋初君臣的交流
三、隱士得高名
第二節 政治權力與文學權力
一、權相政治與時代風氣
二、館閣文人的號召力
第三節 科舉與文壇主流
一、先驅者的努力
二、少數派的艱難前行
三、科舉規範的變化
四、歐陽修的古文推廣策略
結語
第二章 文化下移與文學傳播
第一節 仕途沉浮與文名升降
一、蘇洵的文名與仕途
二、文壇盟主的政治異見
三、無奈收斂與聲名遠揚
第二節 楊萬里與陸遊的詩名比較
一、學術淵源與社會地位
二、人際交往與時人評價
三、詩集刊刻與形象塑造
第三節 權力推動、名人扶持與商業資助
一、江西詩派的再興
二、感時憂世之音的張揚
三、葉適對「四靈」的提攜
四、書商陳起與江湖詩派
結語
第三章 轉型期的信息傳播
第一節 作為交流方式的題壁
一、公共領域與信息交流
二、題壁者的間接交往
三、信息保存與影響擴大
第二節 印刷術的初步應用
一、時代的進步
二、官方刻書的導向
三、書籍的獲取
第三節 文本形態
一、手稿和定本
二、寫本與印本
三、精刻前的精校
結語
第四章 傳播意識與傳播行為
第一節 立言亦可不朽
一、立德、立功的傳統
二、立言地位上升
三、自我形象的呈現和塑造
第二節 轉向空間觀念
一、印刷術與「行於當時」
二、石刻傳播指向的改變
第三節 商業意識的萌芽
一、文人以文學為謀生手段
二、文學商品化
三、文人觀念的衝突
結語
第五章 宋詞傳播與詞風演化
第一節 歌妓與宋詞分眾傳播
一、宮妓與宋詞的傳播
二、官妓與宋詞的傳播
三、市妓與宋詞傳播大眾化
四、家妓與宋詞的傳播
第二節 南宋詞傳播的小眾化
一、詞人地位的變化
二、小眾化傳播與詞派形成
三、小眾化傳播與詞法傳承
第三節 宋詞傳播的文本化
一、傳媒文本與歌妓演唱
二、文本的定型
三、讀者意識與選本傳播
結語
第六章 宋文傳播與政治解讀
第一節 制誥的傳播
一、制誥的傳播模式
二、詞臣與皇帝的交流
三、制誥體現階層區隔
第二節 奏議的傳播
一、奏議的傳播模式
二、奏議的政治意義與文學意義
三、奏議編集的搜集和刪選
第三節 墓誌的傳播
一、墓誌的傳播模式
二、創作者與傳播者的衝突
三、傳播主導權的爭奪
結語
總結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