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貝拉·巴托克是二十世紀極其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樂包含了二十世紀音樂發展的多種趨勢。在疾病與流亡的晚期生涯中,其晚期創作流露出一種回歸古典主義的復古傾向,同時又包含了一種與時代不和解、不妥協的反抗精神。從時代的角度來看,巴托克逝世后,由於冷戰時期東西方不同的政治立場,巴托克晚期音樂的接受被蒙上一層「陰影」,並且由於巴托克晚期回歸至古典主義的傳統,使其在20世紀音樂史學編纂中一度遭到「忽視」。然而,從藝術價值來看,巴托克在生命晚期階段創作的作品,無論是在音樂語言的運用還是在藝術價值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書從「晚期風格」問題出發,並借鑒文學研究的視角和方法,從史學以及美學的範疇對巴托克晚期作品的創作手法、音樂語言、風格特徵、歷史接受等問題進行探討,並對巴托克在20世紀西方音樂歷史發展中的地位進行客觀的評價,挖掘了其晚期作品中被忽視的獨特價值。內容簡介
本書從「晚期風格」論題出發,通過「離散意識」與「病殘風格」兩個方面,對二十世紀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晚期作品及藝術風格特徵進行系統的探討與解讀。本書從「晚期風格」問題出發,並借鑒文學研究的視角和方法,從史學以及美學的範疇對巴托克晚期作品的創作手法、音樂語言、風格特徵、歷史接受等問題進行探討,並對巴托克在20世紀西方音樂歷史發展中的地位進行客觀的評價,挖掘了其晚期作品中被忽視的獨特價值。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