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講 秦腔的起源
第一節 秦腔始於何時
第二節 秦腔源於何地
第二講 古代秦腔之明代秦腔
第三講 古代秦腔之清代秦腔
第四講 近代秦腔之易俗社(1912-1949)
第一節 易俗社的成立
第二節 易俗社的創新與成就
第五講 陝甘寧邊區的新秦腔
第六講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秦腔
第七講 21世紀以來秦腔現狀及發展趨勢
第九講 秦腔戲服與服飾文化
第十講 秦腔臉譜的文化內涵
第十一講 舞臺美術與中國繪畫
第一節 秦腔舞美
第二節 中國繪畫的特點
第三節 秦腔舞美與中國繪畫的關係
第十二講 秦腔的音樂特色
第一節 秦腔音樂概述
第二節 秦腔的音樂元素與記譜
第三節 秦腔的板式與曲牌
第四節 秦腔樂隊
第十三講 秦腔元素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
第一節 獨奏器樂作品中的秦腔元素
第二節 交響音樂創作中的秦腔元素
第十四講 秦腔表演的藝術美
第一節 秦腔的角色行當
第二節 秦腔的表演動作
第三節 舞臺與劇場
第十五講 秦腔的文化品格
後記
前言/序言
秦腔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流傳最為廣泛的劇種之一,深受全國各地尤其是西北地區廣大民眾的喜愛。
秦腔不僅是北方梆子腔劇種的始祖,而且因其表演技藝精湛、體系完備而對許多劇種都產生過重要影響,皮黃、弋陽腔、昆腔、滇劇、川劇等均不同程度受到過秦腔的滋養。20世紀30年代,齊如山先生在《中國戲曲源自西北》一文中說:”國人若想研究戲劇,非到西北去不可;世界人想研究中國戲劇,非到西北去不可。因為我們中國各種戲劇的起發點,都是來自陝西,即現在的昆腔、弋陽腔,都是來自西北。大凡梆子腔調,亦是來源於陝西的秦腔,如山西蒲州梆子、代州梆子都是來源於秦腔。”京劇名家程硯秋先生在《西北戲曲訪問小記》中指出:”中國的戲曲來源於西北。”其他諸如戲曲史家周貽白、著名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戲曲家田漢先生等,均對秦腔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著充分認識和高度評價。
作為一種藝術,秦腔以”唱念做打”的形式呈現於舞臺之上,為觀眾帶來賞心悅目的美感和體驗;作為一種文化,秦腔以愛恨情仇的內涵傳承于世間民心,它既以深厚的西北文化為依託而形成,又反過來規範、影響並塑造著獨特的西北文化。
2018年11月,教育部正式公佈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西安交通大學的傳承項目——秦腔名列其中。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