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澳門影像志》從中外知名攝影師作品、大學檔案館、博物館、收藏家的海量照片中,彙集清末民初的老照片、見證澳門歷史的文物、人文街拍、插畫、古地圖、古籍等,精選近300幅澳門的風景、澳門人、澳門重大歷史時刻等珍貴影像,立體、豐富地呈現澳門數百年的歷史變遷,透視影像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掌故。
全書由”澳門時代影像”“澳門圖片故事”“澳門文獻輯錄”三大部分構成,展現影像中的時代印記,呈現圖像中的歷史溫度。”澳門時代影像”,按照時間順序,精選古代澳門、葡占時期澳門和回歸以後的澳門這三個時期的歷史圖片,捕捉澳門從小漁村蛻變為國際都市的歷史瞬間;”澳門圖片故事”以特寫式鏡頭,聚焦澳門的地標性建築、國際賽事、歷史事件、澳門記憶,講述影像背後的澳門故事;”澳門文獻文物輯錄”則展示了與澳門社會發展有關的一些重要文獻、插畫、文物等珍貴資料。
從古至今,影像記錄了澳門一個個變化的瞬間,細膩展現了澳門數百年間的舊貌新顏,粵港澳之間的經濟、文化、情感的融合,書中生動、鮮活的圖片,帶我們重溫澳門的歷史光輝,觸摸歷史長河中的涓滴細流,感受澳門人的精神和記憶。
作者簡介
李健,中國新聞社資深圖片編輯,多年來致力於”影像證史”研究,編著”影像志”系列圖書:《1949 中國影像志》《北京城市影像志——新中國成立70 年北京百姓生活變遷史》《我們正年輕——百年青春影像志》等,引起國內外學術界普遍關注。編著的圖書曾入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華文好書榜”“百道好書榜”“京華好書”等,被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人民畫報》、《環球時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央視網、國際在線、《北京日報》、北京電視臺等幾十家主流媒體的報道。
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澳門時代影像
古代澳門(史前—1887年)
葡占時期的澳門(1887—1999年)
回歸以後的澳門(1999—2024年)
第二章 澳門圖片故事
澳門媽閣廟
澳門大三巴牌坊
澳門博彩業
澳門關閘
澳門國慶牌樓
澳門格林披治大賽車
澳門鏡湖醫院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老字號
第三章 澳門文獻輯錄
前 言
澳門作為中國最早、最持久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一直是西學東漸、東學西傳的橋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奠定了在中外交通史上的獨特地位。在此過程中,澳門積累了古今同在、中西並舉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豐富交流互鑒經驗,形成了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良好社會環境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獨有話語體系。
正因為澳門的這種特殊地位和城市精神,湯顯祖在《牡丹亭》中記錄了澳門異域風情一幕,吳漁山從江南來到大三巴學道準備奔赴羅馬,容閎前來馬禮遜學校讀書並成為中國留學生之父,林則徐巡視澳門禁煙並從澳門”開眼看世界”,鄭觀應移居阿婆井旁,奮筆疾書影響中國近代進程的《盛世危言》,康有為、梁啟超在澳門開辦《知新報》宣傳革命思想,孫中山在濠江”首見大海之浩瀚”開啟”振興中華”革命生涯,高劍父在澳門接觸西方藝術後伏居觀音堂創新嶺南畫派,葉挺將軍在澳門休整後重返戰場保家衛國。他們在澳期間,強化了澳門與民族命運、國家前途唇齒相依的聯繫,增強了澳門人樸實無華又濃厚深沉的家國情懷。
也正因為澳門這種特殊地位和城市精神,以利瑪竇為首的傳教士將西方的幾何、天文、曆法、輿圖和西洋繪畫、音樂傳入了中原大地,掀起洋為中用之熱潮;同時,將中國的經典傳播到歐洲,影響了啟蒙運動。在澳門,出版了第一部《葡中字典》和《英華字典》,促進中西對話、溝通和理解。在澳門,引進了第一部西式印刷機,拍攝了第一張照片,《蜜蜂華報》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的第一份現代報刊。在澳門,聖保祿書院是遠東第一所大學,歌劇首次在崗頂戲院上演。在澳門,開設了第一家西醫醫院,首次種牛痘,中醫也為澳葡政府承認,救人濟世。這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繫,鑄就了澳門的國際性。
澳門是中華文化巨大包容性和開放性的典範,也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融匯地,是人類文明名副其實的實驗室。彈丸之地,留存了與其城市規模極不相稱的巨量檔案、文獻和資料,而其存放地之廣、語種之多、保存之完好也令人驚歎。這些材料,不僅僅是城市發展的軌跡和見證,也是澳門的寶貴財富。
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外學者開始對這些資料進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澳門基金會也不遺餘力組織力量、投入資源,全面系統搜集、整理、出版存放在世界各地眾多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的檔案文獻和資料,讓這些藏在深閨中的寶貝重見光明,也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便利。特別是近10 來年,學術界對澳門歷史的圖像和音頻資料更加重視和關注,有不少研究成果問世,使得更多的讀者可以更加感性、直觀地瞭解澳門歷史,認識澳門在中外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上的獨特意義、價值和貢獻,使得澳門的城市文化形象更加鮮明奪目。
在澳門回歸祖國25 周年之際,李健老師用心收集了澳門歷史演變過程中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的諸多圖像資料,編寫了這本書,再次帶我們進入時光隧道,重溫澳門的歷史光輝,重溫澳門的人文關懷,重溫城市的日常點滴,令人感動,謹為此文,向李老師致敬和致謝。
是為序。
吳志良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
媒體評論
《澳門影像志》專家推薦:
李健老師用心收集了澳門歷史演變過程中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的諸多圖像資料,再次帶我們進入時光隧道,重溫澳門的歷史光輝,重溫澳門的人文關懷,重溫城市的日常點滴,令人感動。
——吳志良(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
《澳門影像志》用大量生動、鮮活的圖片,配以細緻的文字說明,展示澳門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社會風貌以及居民日常生活,著重呈現澳門同胞自古以來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的歷史,是”講好澳門故事”的一種有益嘗試。相信廣大讀者能從這歷史圖卷中,瞭解澳門的昨天,正視澳門的今天,憧憬澳門的明天。
——鄧開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原港澳史研究室主任、澳門史專家)
相比文字,《澳門影像志》具體呈現的照片更具渲染力和震撼力,順著時序及事件原原本本地鋪排、古今對照下,更能給予讀者一種時空穿梭、與歷史對話的感覺,某程度上,也有利於讀者迅速而鳥瞰式去認識和把握澳門近代史,瞭解到澳門在中西文化信仰上交融和交流的獨特地位,對澳門參與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起到重要的教育和推廣作用。
——林玉鳳(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