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與文化 楊亭 劉志華 978756894523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重慶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6894523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民間文學與文化
ISBN:9787568945233
出版社:重慶大學
著編譯者:楊亭 劉志華
頁數:31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74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民間文學是”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後出現和流行的學術名詞,是指民眾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裡傳承、傳播、共享的口頭傳統和語辭藝術。本書著重討論民間文學中的神話、史詩、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戲劇、民間語言等類型的表現形式與敘事特徵以及體現的當下社會文化意義,如此兼具學術與實踐的努力,將有利於深化民間文學的教學與研究。

目錄

緒論 民間文學:由活態化特徵到文本化傾向
第一章 民間文學的精神與文學一、精神/10
二、文學/19
第一章 神話與人類的探索精神
一、洪水神話/31
二、文化起源神話136三、人類起源神話139四、氏族起源神話150五、諸神神話153六、遷徙古歌154
七、神話的當代價值155
第三章 史詩與人的多方位展示
一、創世史詩177二、英雄史詩/89
三、史詩的當代價值
第四章 民間敘事長詩與人類的抗爭精神及詩生存一、以反抗鬥爭為題材的敘事長詩/123二、以戀愛、婚姻為題材的敘事長詩/12、民間敘事長詩的敘事特徵/140
四、民間敘事長詩的當代價值/148
第五章 民間故事及道德文化內涵一、生活故事/166
二、寓言故事/173
三、婚戀敘事/177
四、新故事/181
五、民間故事的當代價值/185
第六章 民間傳說與人的情感倫理機制一、人物傳說/201
二、風物傳說/204
三、風俗傳說/212
四、民間傳說的當代價值/219
第七章 民間歌謠的精神文化價值
一、勞動生產歌謠
二、儀式歌/240
三、紅色歌謠/247
四、民間歌謠的當代價值/248第八章 民間戲劇與人類的生命執著精神
一、民間小戲一一以秀山花燈為例/271二、民間故事劇一以傳統藏戲為例12、變革中的木偶戲/283
四、民間戲劇的當代價值/288
參考文獻後記

在線試讀
緒論
民間文學:由活態化特徵到文本化傾向
民間文學是一個漢語新詞,它是與正統文學、文人文學、高雅文學相對的一種文學形態,這個名詞在使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意義,即主要指非文人的廣大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創作的常以口述形式流傳的各種文學形式。學科意義上的中國民間文學始於1918年北京大學的歌謠徵集活動。民間文學作為一種文學和文化形態古已有之,它早于文人文學而存在,是民眾在生活中傳承、傳播、共享的口頭語辭藝術,文類括神話、史詩、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說唱、諺語、謎語、民間曲藝等多種形式。中國民間文學由各民族在歷史中傳承累積而成,既體現出各自民族的生活特點,又具有中華民族整體的文化精神。
活態化是傳統民間文學內在湧動的生命力所在,始終貫穿于傳統民間文學的產展的全過程,不僅促使傳統民間文學口耳相傳地創作與傳播,還滿足了廣大民眾的生活需求。活態化的民間文學與記錄的文本一同存在,只是兩者的存在與表現形態不同。而這些改變,是因為進入現代社會後全球化、城市化浪潮的瘋狂席捲,適應於這一浪潮的是記錄的文本,因為它更能發揮現代學科體系的優勢,滿足研究範式的特質與要求,充分發揮現實作用,因此,文本化一路高歌猛進,終使得民間文學傾向於倚重文字形態而忽略了其活態屬。選擇文學文本而疏遠民間文學口頭表演的活化形態,雖然這進一步促進了文本的穩定、加強與固化,但是會對民間文學的活力造成程度的損害。即便是面對文本化的民間文學,其活態化的還原,依然是民間文學研究所需要的。
傳統民間文學的活態化,是由口頭與集休的基本特徵,生活化與對象化的表現形式,重複的敘事規律以及地城的文化特質來體現的。
首先,與傳統生活相對應而產生的中國民間文學,其中的口頭與集體兩個外顯特徵使其成為活態化的表現形式。傳統民間文學是以口頭形式來表現廣大民眾的思想觀念、情感追求的文學,也以口耳相傳完成文學的創作與傳播因此又被稱為”口耳文學”。同時,傳統民間文學的產生離不開廣大民眾的創造實踐與道德情感;傳統民間文學的交流、傳播,以及發揮社能離不開廣大民眾的集體傳播活動;傳統民間文學的傳承、保存離不開廣大民眾的集體自覺行為。由於傳統民間文學是在群體的範圍內,並由該群體的大眾參與創作、傳播與保存等,因此具有大眾化、集體的特徵。
其次,傳統民間文學的活態化,表現在它是一種生活化、對象化的存在。民間文學的產生基礎是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即日常的生活起居、季節 的生產勞作、規律的節 日慶典、重複的信仰儀式等,處處是民間文學的生存土壤,也是民間文學的表演空間,因此,有民眾的日常生活,然有民間文學的存在。這也說明了民間文學敘事離不開民眾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這些日常結構中的人和事成為對象,並對其進行觀察、體驗與認知,從而達到理解與把握這一對象的目的。由此看,傳統民間文學是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並且具有了明確的對象化的特徵。民間文學的”采風”,其中的”采”是有對象的,如季劄在魯國採集詩歌,考察禮制,以此來辨別風雅。還有”勞者歌其事,樂者舞”(嵇康《聲無哀樂論》),勞作的人歌唱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表達對因勞作造成的精神壓力的情感宣洩。其中的歌唱有對象,即”歌其事”,也是因這一”事”,激發了勞作者歌唱的情感衝動。這裡的”事”作為對象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的,是能直接感知的,也是即視可感的,從而確保了將其對象化。這如同擁有了快樂的情感,以舞蹈的藝術形式將其對象化並且表現出來一樣。
再次,傳統民間文學的活態化,還表現為重複的特質。傳統農業和遊牧的生活屬決定了廣大民眾是在”憑藉傳統、習慣、經驗以及血緣和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的氛圍影響下,又表現了”重複思維和重複實踐”的生活方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