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閱微草堂筆記》創作的目的首先在於勸世,正如盛時彥在序文中說:「大旨要歸於醇正,欲使人知所勸懲。」 紀昀自己說:「小說稗官,知無關於著述;街談巷議,或有益於勸懲。」(《灤陽消夏錄·序》)他在每則故事結尾處他總會來幾句短評,以衡平的語氣評斷其事,這些評語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內容簡介
《閱微草堂筆記》是明清短篇志怪小說的傑出代表作,其為大學士紀昀晚年所作,在記述狐鬼神話之中,折射出世情百態。文筆仿晉宋筆記的質樸簡淡之風,雍容淡雅,雋思妙語,趣味盎然。當時脫稿一種,競相傳抄,輾轉刻印,一時享有與《紅樓夢》、《聊齋志異》并行海內的盛譽。作者簡介
紀昀(1724-1805),字曉嵐,也字春帆,自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人),清代文學家。 紀昀出生於中國18世紀的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其先人系出江南,但是明朝永樂甲申年間「公先世椒坡公者自上元徙景城,世為直隸獻縣人」。(《聞妙香室文集》卷十四《紀公文達傳略》) 據說紀昀少年穎異,「目逾萬卷,心有千秋」(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二十四歲時在順天鄉試考中解元,但是後來科考不順,直到三十一歲,1755年也就是乾隆十九年才考上進士,先是進入翰林院,歷任鄉試考官(州縣級考試產生秀才),會試同考官(省級考試產生舉人),后被破格提拔為侍讀學士(陪皇帝讀書),其間曾因學政泄密案,被貶官烏魯木齊三年後主禺大赦回京。目錄
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