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理念?設計還能發揮什麼作用?如何理解跨學科和跨學科語境下的設計思維?如何實現設計方法創新?
本書主題聚焦”人工智能”與”設計新思維”,共收錄主題文章 11篇。本書深入探討了在人工智能時代設計的本質、設計所能發揮的作用,以及跨學科背景下,如何推動設計與其他學科協同發展等問題,為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設計學研究領域帶來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新視角、新理論和新方法。除了人工智能設計主題,本冊還收錄了其他數篇文章,分別探討了服務設計、亞洲設計等主題。
作者簡介
[美國]布魯斯 布朗,博士,英國布萊頓大學副校長,設計學教授,英國藝術與人文研究理事會顧問委員會委員,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榮譽院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終身院士。
譯者簡介:
孫志祥,博士,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三級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曾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和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辛向陽,同濟大學長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Design Issues雜誌聯合主編,中國服務設計大會主席,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哲學博士,主要研究交互、體驗、服務和設計戰略等新興領域。曾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第十五屆光華龍騰獎 中國設計貢獻獎金質獎章 -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中國設計70人。
謝瑜,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口譯理論和口譯教學。
目錄
譯者序
一、受制於虛空的知識:論複雜性與設計問題
二、反思設計:從創新方法論到設計對象
三、設計的學科跨度:基於引文網絡的分析
四、將設計嵌入跨學科研究:非洲城鎮視角
五、字體再合成(一種元設計)
六、(借助 / 服務於)人工智能設計的差異探微
七、技術與超越以人為中心的設計
八、革命性紡織品:電子及活性紡織品的哲學探究
九、建構一體化服務設計框架和未來行動規劃
十、服務並非曇花一現:用概念模型培育持續性的參與
十一、平昌冬季奧運會設計之設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