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魏晉時期,人們書寫的字體承接東漢,但書風大變。繁難費時的篆書,用於特殊場合;過去慣用的隸書,漸漸退出日常。同時,新興的楷書、行書日見流行,與漢末已經盛行的草書一併時興起來。這樣趨尚簡易的書風,我們稱為「魏晉新書風」。 在此之前,漢代的主流書風是怎樣的? 漢代書法如何一步步進至「魏晉新書風」? 魏晉時期的草、行、楷又經歷了怎樣的「古今之變」? 雅好書法的都是怎樣的士族群體? 王羲之生前,有沒有可以比肩王羲之的書法家? 「名跡」的觀念梁朝就有了?「二王」書風如何一步步傳播到北方? 本書作者將為您一一解答。作者簡介
劉濤,1953年生於漢口。1982年初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留校任教。1988年調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任教,2013年退休。 1985年以來,從事中國書法史、書法技法的教學和研究。發表論文四十余篇。撰有《書法談叢》(中華書局)、《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江蘇教育出版社)、《書法鑒賞》(台灣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國書法》(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極簡中國書法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字里書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目錄
漢代課史與「史書」及「八體」「六書」目錄
》與南朝御府的「出裝」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