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象思維與陽氣
2 我是怎麼看待陽氣與象數、形神之間的關係
3 藏象的實質是陽氣
4 何謂陽氣?
5 陽氣的重要
6 陽氣的作用
7 陽氣的突圍(圖騰)
8 陽氣的生成
9 陽氣的運動
10 陽氣與道
11 陽主陰從
12 陽化氣,陰成形
13 快樂的陽氣
14 陽氣的壽命
15 陽氣足的特徵
16 三陽三陰從陽解
17 陽氣的變化可以從氣口反映
18 陽氣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
19 心為陽氣之大主
20 腎是固密陽氣的重要器官
21 肝肺圓圈維護陽氣的運動變化秩序
22 三焦是陽氣運行的大通道
23 脾胃的運化情況,決定著陽氣是否充沛
24 天癸是陽氣的組成部分
25 經絡是陽氣運行的軌跡和路線
26 腧穴是陽氣病變的反應點
27 陽氣在體表有三層
28 體表三層的陽氣怎樣補?
29 頭為諸陽之會
30 -個諸陽之會,能夠通天的要穴——百會穴
31 督脈為陽脈之海督陽氣
32 四肢者,諸陽之本也
33 陽氣的晝夜運行規律
34 陽氣的四時運行規律
35 人,實質上是一團陽氣
36 陽氣在體內有三把火
37 命門主持調節 人體陽氣
38 陽氣在中醫學中的說法
39 隨呼吸在人體體表三層運行的陽氣——五十而複大會
40 人體陽氣的佳狀態——生氣
41 陽氣在疫癘中的作用
42 五行是五種陽氣物質的運動變化
43 陽氣的病理機制
44 百病皆生於氣也
45 飲食不當,是損傷人體陽氣的因素
46 風邪損傷陽氣的特點
47 寒邪損傷陽氣的特點
48 暑邪損傷陽氣的特點
49 濕邪損傷陽氣的特點
79 善補陽氣細胞的熟地黃
80 善補陽氣細胞的肉蓯蓉
81 甘草的運用觀,決定了學術思想取向
82 從治陽痿看國人對陽氣概念認識的局限
83 從陽氣結構解析的生成
84 清陽理論
85 純陽觀念
86 扶陽學派
87 陽氣與人體氣場
88 陽氣與暗物質
89 陽氣與神
90 風藥升陽
91 柔劑養陽
92 剛劑宣陽
93 淡味通陽
94 蟲體補陽、蟲行陽的蟲類藥
95 人體生理病理的所有秘密都在陽氣上
後記
在線試讀
2 我是怎麼看待陽氣與象數、形神之間的關係象,本義是相似的意思,主要是表示形狀、形象及象徵的意思。中醫秉承中國傳統,將”對一切學問具象思維”引入醫學領域裡,對人體內在五臟六能活動產生的”象”進行綜合分析歸納,然後辨證施治。所以中醫學也叫”象醫學”。中醫認為通過考察人體臟腑活動外部的徵象,能推知其內部臟腑狀況,即通過”象”所反映的藏在內部的臟腑信息來”以象測髒”。基於這種思維模式,中醫把用這種方式研究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的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命名為藏象學說,又名髒象學說。藏象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辨證論治的基礎。藏象學說的大特點是,藏象學說中的每一個臟腑,不僅是一個解剖學的臟器,更主要的是它代表著一個生理能單位。例如藏象學中的”心”與西醫學的心臟名稱相同,單從解剖學角度看,也大致相似,但從生理病理的概念看,卻有較大的區別,它括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的部能,如”心主神明”,實際上含了大腦能。又如五臟中的”腎”,與西醫解剖學名稱相同,能除與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有關之外,括了人體育和生能,與西醫的泌尿、內分泌、生殖、免疫、造血等系統能有關。
中醫把象學問移植到對人體的研究上,並創立了藏象學說,以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來看,不失為一個創舉,迄今仍有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但隨著時代的前進、科技的創新,是現代研究人的生命現象,西醫已進入基因納米層次,而傳統中醫仍然是在”象”的層面上進行挖掘,不得不說已遠遠落後於時代了。
數,是數量、數目的意思,也是策略、規律、道理的意思。中醫很早把數量觀念引進醫學中,如”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強調數的重要;同時在人體組織器官的測量之數、脈的數、呼吸之數、營衛及血氣運行度數等方面均有體現。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中醫試圖對陰陽進行數學定量,如《素問 陰陽離合論》說”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可惜這個陰陽定數隻在三字上打轉轉,研究三陰三陽上成果斐然,再深入到百千萬上,則真正是虛之又虛了。老祖宗們沒辦法,只能教到這裡,剩下的則反復教育後人去悟、去修。中醫本身是建立在”象”這個虛感上,如果在”數”這個實上沒有突破,那麼中醫可能永遠只能是經驗醫或玄醫了。
後世好事者,也可能認識到了中醫這種數上的缺陷,試圖將易經八卦引入到中醫裡,可能只是將卦理地做成了說理工具,如水火既濟等等,於複雜的卦數則始終未能融人中醫學中,令人遺憾。
混沌科學認為,自然界的組織原則常以錯、纏結紛亂、劈裂破碎、扭曲斷裂來形容,這種無序須通過調整才能達到深層次的公理有序,而這種有序是通過”數”來度量的。中醫幾千年來,恰恰缺乏的是”數”。譬如治,症狀全好了,可蛋白尿仍未消失,現在能說嗎?糖尿病、痛風、等等,均是如此。
沒有”數”上進步的中醫,永遠是有缺陷的中醫!
形,即形狀、實體。《素問 六微旨大論》說:”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這裡的”器”指有形之體,生化則是人體陽氣的作用,可見陽氣的生化作用離不開有形之體。中醫雖然重視”象”,但始終沒有忽略形體和藏在身體內組織器官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中醫認為”有諸內形諸外”,是臟腑決定”象”,不同的臟腑有不同的內能,同時有與之相應的外在表像。可見,形這個實體組織器官,是表現於外的一切生命現象的宅舍和載體。
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是什麼?那是精力充沛,反應靈敏,四肢活動正常。中醫將其高度概括歸納為”神”,並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認為神是人體生命活動中的主宰。《靈樞 本神》說:”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素問 六節 藏象論》指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從經文中可以得知,神同陽氣一樣,來源於父母的先天之精,以及後天的飲食水穀和自然界的清新之氣。神與陽氣都是人體內在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兩者同源同象,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不同的是,神又指人的精神活動括了意識思維和情志活動。可以說,形是陽氣及神的載體,陽氣是形和神的徵象,神則是形和陽氣的主宰。於”象”,只能說從把”象學問”引進到中醫學中作說理工具那刻起,則完成了歷史使命和任務,不在中醫學中出現和深入探索了。
遺憾的是數學,古人沒有窮究探源,其實古人對數的研究是毫不遜色同時代的科學家的。譬如風水術中的羅盤,圍棋中的大樣本數目,是祖沖之的圓周率概算,均有時代意義,而應用到中醫學中則差強人意,不那麼理想。在眾說紛紜的中醫學中,當前急需做的是返璞歸真、剪去枝節,旗幟鮮明地突出中醫是研究陽氣學說的,趕緊引入現代數學知識 將人體的陽氣和神數量化,而非直觀和模糊化,中醫才能不再走歪路。否則,對一門學科沒有數量化,做不到心中有數,無異於盲人摸象,只能跌跌撞撞,甚鼻青臉腫,徒生哀歎。正因為中醫學沒有量化,使得每個中醫師都在熬年齡、熬歲月,到老了,寫一本某某老中醫經驗集,這麼多朝代,這麼多從事中醫藥工作的人,每個人都模糊地寫一本經驗集交差,那後世學者有什麼時間去看?又有什麼本事去鑒別優劣?我覺得時不待我,即使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把中醫學返源歸真,與時俱進,才不於被時代所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