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區域政策與技術路線-基於四川省的案例研究 曲建升 978703077717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768
商品編號: 978703077717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碳達峰碳中和-區域政策與技術路線-基於四川省的案例研究
ISBN:9787030777171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曲建升
叢書名: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四川研究院戰略研
頁數:31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661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全球「雙碳」技術發展趨勢出發,結合我國「雙碳」目標,梳理當前我國「雙碳」工作的目標、制度、發展布局、技術現狀等。同時,以四川省為例,對四川省「雙碳」發展的現實基礎、政策環境、技術布局與競爭力等進行梳理,採用專家諮詢、社會調研、產業技術分析、政策研究、文獻計量等方法,分析提出四川省開展「雙碳」工作的戰略重點與主攻方向,並繪製四川省「雙碳」關鍵技術發展路徑圖。 本書兼具專業性和可讀性,適合「雙碳」領域的科研人員、管理人員、企業人員閱讀。通過本書,科研人員可以更好地開展「雙碳」技術攻關研究;管理人員可以更好地開展「雙碳」產業布局;企業人員可以更好地開展「雙碳」技術布局和投資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全球化背景
二、四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意義與基礎條件
三、四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要技術方向
(一)零碳技術——清潔能源
(二)低碳技術——低碳工業與低碳社會
(三)負碳技術——CCUS與生態固碳增匯
第二章 國外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態勢分析
一、美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態勢
(一)總體框架
(二)主要戰略
二、歐盟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態勢
(一)總體框架
(二)主要戰略
三、英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態勢
(一)總體框架
(二)主要戰略
四、加拿大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態勢
(一)總體框架
(二)主要戰略
五、小結
第三章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與發展現狀
一、我國碳中和政策與產業體系
(一)碳中和政策體系
(二)碳中和產業鏈格局
二、我國碳排放基本情況
(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
(三)累計二氧化碳排放
(四)碳排放結構
三、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情況
(一)化石能源生產
(二)可再生能源發電供給
(三)化石能源消費
(四)能源利用效率
(五)電力消費與電氣化
四、小結
第四章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技術競爭力分析
一、清潔能源
(一)光伏
(二)風能
(三)氫能
(四)核能
二、工業過程低碳化及低碳社會轉型
(一)鋼鐵行業
(二)有色行業
(三)化工行業
(四)建材行業
(五)綠色交通
三、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一)碳捕集
(二)碳地質利用與封存
四、生態固碳增匯
(一)生態保護與修復
(二)濕地固碳增匯
(三)草原固碳增匯
第五章 四川碳達峰碳中和現實基礎
一、自然和資源條件
(一)地理條件
(二)氣候類型
(三)礦產資源
二、經濟發展轉型趨勢
(一)經濟水平
(二)區域發展
(三)人口結構
(四)城鎮化水平
三、能源資源結構與生產特徵
(一)能源資源儲量
(二)能源生產特徵
四、能源消費調整及驅動因素
(一)能源消費結構
(二)煤炭消費現狀
(三)天然氣消費現狀
(四)電力消費現狀
五、碳排放結構與特徵
(一)分能源品種碳排放
(二)分行業領域碳排放
(三)分空間區域碳排放
(四)碳排放驅動因素
六、小結
第六章 四川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環境
一、碳排放管理制度
(一)區域碳排放清單核算
(二)責任主體視角核算
(三)產品碳足跡核算
二、綠色金融投資
(一)綠色金融國際經驗借鑒
(二)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
(三)綠色投資對碳排放影響的機制分析
(四)四川綠色金融面臨的挑戰
(五)綠色金融體系發展建議
三、碳交易體系建設
(一)國際碳交易市場的發展與經驗
(二)我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與經驗
(三)碳配額分配方案制度分析
(四)我國用能權交易市場的發展現狀
(五)四川碳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思路方向
四、碳關稅體系建設
(一)國際碳關稅制度發展現狀
(二)碳關稅的經濟影響機制分析
(三)碳關稅對四川重點產業影響分析
(四)四川碳關稅應對體系建設
五、小結
第七章 四川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布局與競爭力分析
一、四川碳達峰碳中和主要技術布局
(一)四川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現狀與布局
(二)四川低碳工業與低碳社會技術發展現狀與布局
(三)四川CCUS與生態固碳增匯技術發展現狀與布局
二、四川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競爭力評價
(一)清潔能源
(二)低碳工業與低碳社會
(三)CCUS與生態固碳增匯
三、四川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市場發展
(一)四川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市場發展調研
(二)四川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市場發展SWOT分析
四、四川碳達峰碳中和產業布局
(一)四川「雙碳」產業布局
(二)成都市碳達峰碳中和產業布局
(三)四川碳達峰碳中和產業代表性企業
(四)各省份產業鏈建圈強鏈經驗
五、小結
第八章 四川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與技術路線分析
一、清潔能源
(一)光伏
(二)風能
(三)氫能
(四)核能
二、低碳工業與低碳社會
(一)冶金行業
(二)化工行業
(三)建材行業
(四)交通行業
三、CCUS與生態固碳增匯
(一)碳捕集
(二)碳地質利用與封存
(三)生態保護與修復
(四)濕地固碳增匯
(五)草原固碳增匯
第九章 政策建議
一、綠色金融政策體系
(一)創新綠色金融碳匯工具
(二)完善綠色金融市場監管
(三)提升二者相互支持能力
二、綠色外貿體系政策
(一)積極申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