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計劃行為理論,從行為本質特徵出發,結合管理學、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等不同學科理論,以行為公共管理的視角系統分析了「消極作為」行為內容、結構及心理機制。研究結果發現:第一,「消極作為」行為主要是指由於態度不端、動機不純、不想擔當等主觀原因導致的在履職過程中出現的庸作為、慢作為、懶作為等行為表現。其主要包含「工作態度」「工作動機」和「心理認知」三個維度。第二,基於「消極作為」行為的內容結構,研製了15個測量「消極作為」行為的題項。第三,從一個多層次的視角構建了「消極作為」行為的影響因索模型,驗證了制度壓力、中庸思想、繁文縟節對「消極作為」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心理安全感、公共服務動機、責任感對「消極作為」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第四,通過一個跨層次研究驗證了「消極作為」行為顯著負向影響員工的工作投入、服務績效以及職業滿意度,但對團隊創新績效並沒有產生顯著的影響。第五,根據效應釋放結果構建了一個個體層面的心理機制模型,進一步驗證了工作投入在「消極作為」行為影響服務績效的過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在「消極作為」行為影響職業滿意度的過程中的中介作用不顯著。作者簡介
張宗賀,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兼任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上海市創新政策評估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與人才政策與管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上海市教衛黨委研究課題等多項。在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Plos One、《科技進步與對策》、《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大連理工大學學報(哲社版)》、《管理學刊》、《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帶領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多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目錄
1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