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謝焱,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上海市青年法學法律人才庫、上海市涉外法治人才庫首批入庫成員。先後任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青年法官導師、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諮詢專家、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特邀檢察官助理、上海法院特聘教授,目前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地區人民檢察院掛職副檢察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子課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課題、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實施研究基地專項研究、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軟科學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出版有德文專著、譯著等,在《中國刑事法雜誌》《政治與法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東方法學》《北方法學》《人民司法》《刑法論叢》《電子知識產權》《交大法學》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目前研究方向為中外刑法、經濟犯罪,近年來重點關注知識產權領域的刑事立法活動和司法實踐。
目錄 第一章 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的背景和趨勢
第一節 問題與抉擇: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為何要「一體化」
一、對知識產權保護與刑事「一體化」的重視
二、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重視
第二節 「強保護」背景下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的發展路徑分析
一、如何理解「強保護」
二、邁向新階段:「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一體化」應被認真對待
第二章 我國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現狀實證分析
第一節 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的數據分析
一、我國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數據情況
二、2016~2021年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數據解讀
第二節 我國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情況的問卷調研
一、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二、研究內容與設計
第三章 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一體化的理論構建
第一節 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一體化概念的提出
一、「刑事司法」及相關概念的含義澄清
二、刑事一體化簡述
三、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一體化
第二節 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一體化的理論依據
一、規則融合與流程銜接
二、知識產權的制度特性
第三節 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一體化的關係職能
一、外部關係:刑事、民事司法與行政手段各司其職
二、內部關係:明確司法理念、協調司法流程
第四節 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一體化的價值目標
一、明確刑事司法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
二、明確如何應對知識產權規則的不確定性
三、小結
第四章 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一體化的程序實踐:交叉、銜接、權利人參與程序
第一節 知識產權案件民、刑、行交叉
一、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的背景
二、法院層面的三合一:知識產權確權案件的法院管轄
三、法庭層面的三合一:知識產權交叉訴訟的關係處理
第二節 知識產權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的銜接問題
一、行刑銜接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基礎與問題
二、細化知識產權案件行刑銜接移送標準
三、優化行刑證據銜接標準
四、進一步明確案件移送程序
五、強化權力監督規範
第三節 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參與程序討論
一、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不宜貿然推進
二、可適當注重知識產權刑事自訴建設
第五章 刑事一體化視域下商標權保護問題研究
第一節 商標刑事保護概述
一、商標刑事保護的國內趨勢
二、商標刑事保護的必要性與正當性
第二節 商標類犯罪的保護法益
一、商標類犯罪的法益內容
二、商標類犯罪的法益結構
第三節 商標類犯罪實行行為的認定
一、「相同商標」的認定
二、「同一種商品或服務」的認定
三、非法製造註冊商標標識行為的認定
四、商標類犯罪的其他問題
第四節 商標類犯罪情節嚴重的認定
一、犯罪數額標準的性質
二、實際售價、市場中間價與正品價格之間的選擇
三、毛利潤與凈利潤的選擇
第五節 商標民事侵權與犯罪的界分
一、事前角度:涉案知識產權對經營額的貢獻率
二、事後角度:侵權人對權利人的賠償率
第六章 侵犯著作權罪專題研究
第一節 侵犯著作權罪概述
一、條文演變
二、罪名功能
三、體系關聯
四、規範目的
第二節 「以營利為目的」的合理性探討
一、本罪「以營利為目的」的爭議
二、「以營利為目的」的合理性討論的具體展開
第三節 「複製發行」與「通過信息網路傳播作品」的認定
一、問題提出
二、傳播行為傳播屬性的法律內涵證成
三、著作權保護的法律體系
四、網路環境下解讀「複製發行」與「信息網路傳播」刑法立場:從傳播行為本質出發
第四節 網路環境下侵犯著作權罪的特殊問題
一、網路空間下犯罪的特點與法律適用的變化
二、製作、銷售、使用「遊戲外掛」與侵犯著作權罪
三、「深層(度)鏈接」入罪的思考
四、規避技術措施與侵犯著作權罪
第七章 侵犯商業秘密罪專題研究
第一節 我國商業秘密刑事保護概述
一、商業秘密刑事保護的現實需求
二、商業秘密刑事保護現狀
三、侵犯商業秘密罪特徵
第二節 刑事保護下的商業秘密
一、商業秘密及其構成要件概述
二、商業秘密三性
三、非法商業秘密是否應受刑法保護——對商業秘密合法性的思考
第三節 侵犯商業秘密罪保護法益諸問題探析
一、侵犯商業秘密罪保護法益的爭議與原因分析
二、個人法益:應堅持有別於財產犯罪的認定思路
三、秩序法益:避免泛化
四、侵犯商業秘密罪法益的理解思路
第四節 侵犯商業秘密罪中的「情節嚴重」探析
一、立法視角與司法視角下該罪「情節嚴重」的適用困境
二、侵犯商業秘密罪中「情節嚴重」的差異化思考
結語
一、立場與實證
二、理論與方法
三、程序與實體
四、可能的質疑與回應
五、完善與發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