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趙書鴻,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德國刑法學基本理論。出版德文專著一部,發表德文論文一篇。在《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比較法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翻譯德文論文和專著若干。
目錄 Ⅰ 導論
A 刑罰理論概述
B 「體系」
C 基本點
1 祛魅的世界
2 規範和行為的意義
3 「整體歸責構成要件」
Ⅱ 違反消極義務的歸責
A 作為與不作為的意義確定
B 行為人不被容許的行為
1 行為的內涵:保證人
2 行為的意義:客觀方面
a 本身不被容許的行為
b 預測基礎
c 不作為
d 再次回到作為
e 風險競合
f 承諾
3 正當化事由
a 原則
b 引致原則
c 公共利益優先原則,尤其是攻擊性緊急避險
d 附帶損害中的正當性
4 行為的意義:主觀方面
a 故意和過失
b 責任
c 特別的歸責?
5 犯罪結果與責任
6 未遂
a 可能性
b 未遂的開始
c 中止
C 參与
1 界分:間接正犯
a 行為意義
b 客觀可歸責性
c 混合形式
2 狹義的參与
a 預備行為
b 參与與「客觀歸責」(概述)
c 通過不作為實施的參与
Ⅲ 積極義務的特殊性
A 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的界限
B 積極義務概述
C 積極承擔義務人的正犯性
D 不積極承擔義務人的參与
Ⅳ 總結
A 行為意義與規範意義
B 消極義務的細節
C 積極義務
內容索引
譯者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