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長期以來是農業大國,以小農戶經營為主導傳統農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生計,但也面臨諸多問題。本書研究發現:小農戶具有生產環節外包、家庭代際分工和兼業化的生產行為。具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傳承農耕文明的多維功能。由於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生活成本的壓力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滯后,農戶未來生活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農戶面臨更高層次的生存問題。因此,土地仍然具有一定的社會保障和精神保障功能。農業分工發達使生產更加方便、文化傳統形成路徑依賴、稟賦效應產生「價值幻覺」以及公共服務不健全使未來存在不確定性導致轉出戶流轉部分土地。作者簡介
劉瑞峰,1983年8月出生,河南長葛人,中共黨員,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河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河南省首批特色智庫)副主任。美國阿肯色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奧地利維也納農業與科學大學訪問學者,河南省高層次人才,中原英才計劃(育才系列)中原文化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第十屆河南省優秀青年社科專家,第27屆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年度人物,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人才,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管理、食物經濟與管理、行為經濟學。主持科研項目33項,發表論文72篇,出版專著5部。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獎優秀科技論文獎一等獎、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河南省教育系統教學技能競賽二等獎等獎項。目錄
第一章 小農戶生產行為與多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