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村牧區社會經濟發展調研報告.文化卷.2024 9787509697559 阿拉坦寶力格 楊常寶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管理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0969755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內蒙古農村牧區社會經濟發展調研報告.文化卷.2024
ISBN:9787509697559
出版社:經濟管理
著編譯者:阿拉坦寶力格 楊常寶
叢書名:內蒙古大學百村社會調查行動計劃系列叢
頁數:22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593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涵蓋了鄉村文化傳播現狀、民俗文化傳承現狀、阿拉善馬鬃繞線堆綉唐卡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農業文化遺產發展機遇與挑戰、親屬制度變遷、牧區女性生活史民族志、巴爾虎蒙古族印記文化、蒙古族茶文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牧區收入多元化、「浩特阿寅勒」機制與共用草場實踐的調研報告。本書每篇調研報告均詳細分析了內蒙古農村牧區文化傳承保護領域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內蒙古文化建設提供了資料支撐。

作者簡介

楊常寶,1976年10月出生,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人,日本滋賀縣立大學博士。現任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學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民族學等方面的研究。在科學研究方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項重大項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北部邊疆安全建設機制研究」子課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央統戰部民族研究專項委託課題、內蒙古自治區基本科研業務支持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地方語言文字科研資助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內蒙古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中心開放課題等項目。在教學研究方面,主持內蒙古自治區研究生教育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現代民族學人類學理論」,主持內蒙古大學教育研究項目「人類學概論」和「現代民族學人類學理論」等課程建設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獲內蒙古自治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大賽三等獎、內蒙古大學「培根鑄魂」新時代教師楷模稱號、內蒙古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目錄

第一章 鄉村文化傳播現狀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田野點概況
(一)朝寶營子介紹
(二)朝寶營子建制沿革
三、鄉村短視頻的發展概況
(一)鄉村短視頻的發展特點
(二)鄉村短視頻的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四、短視頻對鄉村文化傳播的影響
(一)傳播效果明顯
(二)吸引力強
(三)傳播成本低
五、鄉村短視頻促進農村經濟與非遺文化保護
(一)鄉村短視頻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
(二)鄉村短視頻對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作用
六、鄉村短視頻傳播鄉村文化的策略與問題
(一)注重情感表達和故事性
(二)選擇合適的傳播渠道
(三)提升短視頻製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七、總結與展望
(一)研究成果總結
(二)未來發展方向與建議
附錄
第二章 內蒙古民俗文化傳承現狀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田野點概況
(一)村落歷史沿革
(二)村落環境狀況
(三)人口基本情況
三、民俗文化表現形式
(一)民俗建築
(二)民間藝術
(三)民間傳說
(四)民俗飲食
四、傳承民俗文化的優劣勢和問卷調查分析
(一)傳承民俗文化的優勢分析
(二)傳承民俗文化的劣勢分析
五、傳承民俗文化的路徑
(一)拓寬宣傳方式
(二)加強吸引力度
(三)提出發展建議
(四)傳承民俗文化對當地的意義
六、結論
附錄
第三章 阿拉善馬鬃繞線堆綉唐卡傳承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田野點概況
(一)金鋼馬鬃繞線絲綉有限公司簡介
(二)傳承人介紹
(三)田野調查概述
三、馬鬃繞線堆綉唐卡的製作流程
(一)剪馬鬃流程
(二)馬鬃繞線流程
(三)馬鬃繞線堆綉唐卡製作技藝流程
四、馬鬃繞線堆綉唐卡製作技藝的傳承現狀
(一)馬鬃繞線堆綉唐卡傳承現狀
(二)傳承人口述史調研
(三)生產與銷售
五、非遺視角下馬鬃繞線堆綉唐卡傳承的困境
(一)非遺保護理念
(二)馬鬃繞線堆綉唐卡製作技藝的傳承困境
第四章 內蒙古非遺活態傳承調研報告
一、非遺的「活態傳承
(一)非遺的本質——「活態性」
(二)非遺研究路徑
二、烏拉特中旗自然地理與銅銀器概述
(一)自然地理
(二)烏拉特中旗銅銀器製作
三、烏拉特中旗銅銀器製作傳承現狀
(一)銅銀器工作坊傳承人口述史調研
(二)傳承與經營現狀
四、鄉村振興戰略下鳥拉特中旗銅銀器製作工藝活化傳承思路
(一)構建非遺文化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二)非遺傳承與鄉村品牌融合發展
附錄
第五章 農業文化遺產發展機遇與挑戰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敖漢旱作農業系統發展歷程
(一)申遺階段:文化遺產價值的重新發現
(二)農業遺產探索開發階段
(三)鄉村振興與敖漢旱作農業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階段
三、敖漢旱作農業文化遺產發展的機遇
(一)本體結構層面
(二)外在結構層面
(三)內在結構層面
四、敖漢旱作農業文化遺產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本體結構層面
(二)外在結構層面
(三)內在結構層面
五、結論與討論
附錄
第六章 內蒙古親屬制度變遷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三、親屬制度變遷在親屬稱謂系統的體現
(一)親屬稱謂系統的重要性與作用
(二)親屬制度分類中的蒙古族親屬制度
四、現代社會背景下親屬制度的變革與影響
(一)經濟發展與職業多樣性
(二)文化因素與親屬制度變遷
(三)政策與法律影響
五、蒙古族傳統親屬制度與現代親屬制度的比較研究
六、蒙古族親屬制度中的舅舅
(一)「Nagachi-in shar nohai ahalana」
(二)舅舅在婚禮儀式中的角色及其象徵意義
七、結論
第七章 內蒙古牧區女性生活史民族志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社會化」的女性
(一)田野點概況
(二)媒介話語
三、知識、女性與權利關係
(一)社會分工
(二)文化背景
四、結論
第八章 巴爾虎蒙古族印記文化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調查査概況
三、「印記禮」基本流程
四、印記文化的象徵性特徵
(一)印記圖形的象徵性意義
(二)印記的繼承性象徵意義
(三)印記的過渡性象徵意義
五、印記的禁忌
(一)施印方式與施印人的禁忌解讀
(二)印記放置禁忌解讀
六、印記的社會功能意義闡釋
(一)印記與牲畜所有權及標記功能
(二)印記與社交禮儀、互助娛樂之聯繫
(三)草原遊牧文化的傳承與馬產業發展
七、結論
附錄
第九章 蒙古族茶文化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田野點概述
二、海拉蘇台嘎查茶文化概述
(一)日常生活中的茶
(二)傳統節日與祭祀活動中的茶
(三)人生禮儀中的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