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村牧區社會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生態卷.2024 9787509697542 阿拉坦寶力格 楊常寶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管理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0969754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內蒙古農村牧區社會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生態卷.2024
ISBN:9787509697542
出版社:經濟管理
著編譯者:阿拉坦寶力格 楊常寶
叢書名:內蒙古大學百村社會調查行動計劃系列叢
頁數:26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592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由十章組成,涵蓋了牧民參与生態治理機制、鄉村紅色旅遊建設路徑、「生活者」參与農村水環境治理路徑、沿海村落生態景觀、牧區異地轉場、多樣化養畜方式之民族志、民族地區旅遊景觀、民族文化產業園可持續發展、文旅結合促進鄉村振興的機制與進路、生態人類學視域下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遺產方面的調研報告。本書的每篇調研報告均詳細分析了內蒙古農村牧區生態環境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提供資料支撐。

作者簡介

楊常寶,1976年10月出生,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人,日本滋賀縣立大學博士。現任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學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民族學等方面的研究。在科學研究方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項重大項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北部邊疆安全建設機制研究」子課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央統戰部民族研究專項委託課題、內蒙古自治區基本科研業務支持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地方語言文字科研資助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內蒙古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中心開放課題等項目。在教學研究方面,主持內蒙古自治區研究生教育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現代民族學人類學理論」,主持內蒙古大學教育研究項目「人類學概論」和「現代民族學人類學理論」等課程建設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獲內蒙古自治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大賽三等獎、內蒙古大學「培根鑄魂」新時代教師楷模稱號、內蒙古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目錄

第一章 牧民參与生態治理機制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理論視角
(一)主體性的確立:重視歷史文化與生活取向
(二)「三種行為基準」:注重本土社區的共鳴邏輯
(三)「生活知」和「科學知」的對話:提升本土知識的現代適應能力
(四)生態補償制度引入公眾參与的可行性
三、調查地及案例呈現
(一)B嘎查資源概況
(二)生態補償政策實施現狀
四、生態補償政策對村民日常生活的影響
(一)生存樣態:生產與生計方式的雙重挑戰
(二)現實困境:政策認知度不高,本土經驗被忽視
五、當地村民群體的行動回應
(一)逃避技藝
(二)應付策略
六、結論與反思
附錄
第二章 鄉鎮紅色旅遊建設路徑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麥新紀念館建設現狀
(一)設計主題
(二)設計形式
(三)內容展示
(四)麥新紀念館周邊自然景區
(五)遊客構成
(六)「麥新」主題紅色旅遊開發程度分析
三、開魯縣紅色旅遊建設面臨的困境及問題
(一)鄉鎮政府對發展紅色旅遊的熱情不高
(二)建設模板化,沒有吸引力
(三)人力資源不足
(四)紅色旅遊品牌知名度不足
四、開魯縣紅色旅遊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資金短缺是鄉鎮紅色旅遊建設的根本問題
(二)鄉鎮政府的自主權力有限
(三)紅色旅遊景點的建設缺乏協調統一
(四)紅色資源品級不高
五、開魯縣紅色旅遊小鎮建設路徑構想
(一)提高站位,提升城鎮「硬實力」建設
(二)放遠目光,打造紅色旅遊持續發展的「軟」建設
六、結論
附錄
第三章 「生活者」參与農村水環境治理路徑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理論借鑒
(一)鄉村治理
(二)「生活者」
(三)「本+科+生」三知互嵌
(四)村民主體性
三、X湖流域水環境變遷歷史追溯
(一)流域概況
(二)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遷與X湖面積萎縮
(三)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變遷與X湖水體污染擴大
(四)農村生活方式的演變與X湖水污染擴大
四、個案呈現社會治理現況及困境
(一)社會問題及治理基本情況
(二)社會治理個案
(三)社會治理困境——基於村民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
五、挖掘創新「三知互嵌」強化治理路徑
六、結論
第四章 遼南沿海村落生態景觀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D村家、屯、村的景觀
(一)家:生活的景觀
(二)屯:行為活動的景觀
(三)村:多樣化的農業景觀
三、結語
附錄
第五章 新巴爾虎右旗莫能塔拉嘎查異地轉場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田野點概況
三、現狀與分析
(一)異地轉場越冬現狀
(二)為什麼跨省轉場
四、轉場遇到的困境及應對策略
(一)環境本土知識的匱乏
(二)信息渠道及異地農區環境
(三)牧民自發組織轉場的影響力欠缺
(四)應對策略
五、結論及影響
(一)結論
(二)影響
第六章 內蒙古多樣化養畜方式之民族志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田野點概況
三、傳統的放牧方式
(一)畜草平衡的遊牧形態
(二)集體化對養畜的影響
四、「草畜雙承包」后的嬗變
(一)畜群構成及類型轉變
(二)草場私有化及網圍欄的湧現
五、多樣化養畜方式興起
(一)多樣化養畜方式成因
(二)多樣化養畜特點解析
六、結論
第七章 人類學視域下的民族地區旅遊景觀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田野點概況
(一)「五角楓」的介紹
(二)「五角楓」的特點
三、歷史傳說中的「五角楓」景色和現今的「五角楓」文化景觀
(一)歷史傳說中的「五角楓」景色
(二)現今的「五角楓」文化景觀
四、「五角楓」文化景觀的空間變化
(一)旅遊開發之前的空間格局
(二)旅遊開發之後的空間格局
五、景觀生產當中的關係分析
(一)當地人與政府
(二)旅遊服務提供方與遊客
六、人與「五角楓」景觀雙重互構過程
(一)人與景觀的互構過程
(二)人與景觀的互惠模式
七、結論
附錄
第八章 民族文化產業園可持續發展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一)內蒙古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二)阿魯科爾沁旗H文化產業園發展概況
三、H文化產業園調查數據分析
(一)問卷調查概況
(二)小結
四、H文化產業園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文化保護與開發方面:存在文化同質化現象
(二)在環境保護方面:缺乏環保意識
(三)在管理建設方面:管理體系不完善
五、文化產業園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整合特色文化資源,樹立民族文化品牌
(二)培育多元文化市場主體,增強文化企業競爭力
(三)因地制宜合理開發,避免同質化
六、結論
附錄
第九章 文旅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