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製造業誘致性技術進步與就業 吳迪 978752202543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金融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83
商品編號: 978752202543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我國製造業誘致性技術進步與就業
ISBN:9787522025438
出版社:中國金融
著編譯者:吳迪
頁數:2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590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從加快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過程中穩定製造業就業角度考慮,本書提出了相應政策建議,不僅要加快實現製造業新舊動能順暢轉換,促進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也要加強技能教育培訓、優化教育結構、完善社會保障,滿足智能化更高的技術進步對高人力資本需求,在兜牢就業安全網的同時,推動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目錄

第1章 研究背景介紹
1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意義
1 2 相關重要概念界定
1 2 1 勞動誘致型技術進步
1 2 2 資本誘致型技術進步
1 2 3 資本價格
1 3 研究方法與框架
1 3 1 研究方法
1 3 2 研究框架
第2章 製造業技術進步與就業的研究綜述
2 1 製造業技術進步誘因
2 1 1 技術進步變遷
2 1 2 誘致性技術進步
2 1 3 技術進步的其他影響因素
2 2 資本投入與技術進步
2 2 1 資本深化與資本體現式技術進步
2 2 2 資本價格與技術進步
2 2 3 全要素生產率與技術進步不完全等價
2 3 技術進步與製造業就業
2 3 1 資本偏向型技術進步與就業
2 3 2 機器人的就業替代效應與補償效應
2 3 3 技術進步與製造業就業的政策選擇
2 4 現有研究述評
第3章 中國製造業技術進步誘因及就業效應的理論分析
3 1 中國製造業技術進步誘致性因素的機制分析
3 1 1 設備輸出部門與製造業部門的兩部門模型
3 1 2 製造業誘致性技術進步的理論模型
3 2 中國製造業誘致性技術進步的路徑分析
3 2 1 要素價格誘致技術進步的利潤效應
3 2 2 勞動誘致型技術進步的機制分析
3 2 3 資本誘致型技術進步的機制分析
3 3 中國製造業技術進步就業效應的機制分析
3 3 1 製造業技術進步就業效應的理論推導
3 3 2 製造業資本—技能關係的理論分析
3 4 本章小結
第4章 中國製造業技術進步誘致性因素的實證研究
4 1 計量模型與數據說明
4 1 1 計量模型
4 1 2 數據說明
4 2 要素比價對製造業技術進步影響的實證檢驗
4 2 1 基準回歸
4 2 2 內生性檢驗
4 2 3 穩健性檢驗
4 2 4 異質性分析
4 3 要素價格對製造業技術進步影響的實證檢驗
4 3 1 基準回歸
4 3 2 內生性檢驗
4 3 3 穩健性檢驗
4 3 4 異質性分析
4 4 本章小結
第5章 中國製造業誘致性技術進步內在機理的實證研究
5 1 計量模型與數據說明
5 1 1 計量模型
5 1 2 數據說明
5 2 要素價格變化誘致技術進步的利潤效應
5 3 勞動誘致型技術進步:工資上漲誘致技術進步的中介效應
5 3 1 要素替代效應
5 3 2 人力資本效應
5 3 3 創新投入效應
5 3 4 市場需求效應
5 3 5 工資上漲誘致技術進步傳導機制的貢獻分解
5 4 資本誘致型技術進步:資本價格下降誘致技術進步中介效應
5 4 1 要素替代效應
5 4 2 人力資本效應
5 4 3 創新投入效應
5 4 4 資本價格下降誘致技術進步傳導機制的貢獻分解
5 5 本章小結
第6章 中國製造業誘致性技術進步就業效應的實證研究
6 1 計量模型與數據說明
6 1 1 計量模型
6 1 2 數據說明
6 2 中國製造業技術進步就業效應的實證檢驗
6 2 1 製造業技術進步影響就業的路徑選擇
6 2 2 製造業技術進步就業效應的基準回歸
6 2 3 橫向維度:異質性分析
6 2 4 縱向維度:趨勢性分析
6 3 中國製造業資本—技能替代與互補的實證檢驗
6 3 1 計量模型與指標說明
6 3 2 製造業資本—技能替代與互補的實證分析
6 3 3 製造業資本—低技能政策檢驗的實證分析
6 4 本章小結
第7章 製造業智能化發展背景下穩就業的政策建議
7 1 優化創新要素支撐力度
7 2 釋放國內消費潛力,從需求端拉動新舊動能轉換
7 3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新舊動能轉換市場環境
7 4 加強技能教育培訓,穩定非技能勞動力就業
7 5 優化教育結構,建立高人力資本後備軍
7 6 完善社會保障,為失業人員提供「安全網」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