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叢書:傣族》力圖從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用準確、科學、生動的語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現各少數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和現狀,編織出一幅絢麗多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叢書:傣族》從傣族的起源和變遷、社會組織與風俗習慣、民族英雄、人口發展、婚姻與家庭、生產方式與經濟結構、文化等多個方面向讀者介紹了該民族。
內容簡介
傣族是我國少數民族叢林中的美麗花朵。神秘的熱帶雨林,富饒的傣族村寨,婀娜的傣族少女,田園般的傣族生活,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傣族風情畫。在這份美麗的背後,是傣族千百年來追逐美好、自由的歷史和溫和、堅韌的民族性恪。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叢書:傣族》介紹了該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文化故事等內容。
作者簡介
包路林,女,社會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族社會學、城鄉社會學和經濟社會學。她長期關注我國少數民族的社會環境、社會變遷和民族政策問題,先後在雲南、廣西、北京、內蒙古、青海等地進行大量調查研究,注重將當代社會學理論和我國的實際情況、現實問題相結合,形成多學科融會交織的研究特色,編寫論文和調研報告50餘篇。
目錄
綜述
第一章 江河哺育的民族
第一節 同飲一江水
第二節 風情版納我的家
第三節 錯綜複雜的「百越」之說
第二章 古風猶存
第一節 宗教信仰
第二節 民族風俗
第三節 民間故事與傳說
第三章 多彩的熱帶生活
第一節 色彩民族
第二節 水生水長
第三節 雀之靈、雀之韻
第四章 人口、教育與變遷
第一節 傣族人口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 村寨之中的繁衍生息
第三節 文化教育與當代變遷
第五章 傣家兒女情意綿長
第一節 「串卜少」得來的愛情
第二節 竹樓家內歡樂多
第三節 傣家兒女初長成
第六章 孔雀開屏絢爛光彩
第一節 傳統與現代
第二節 好客水鄉的經濟騰飛
第三節 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叢書:傣族》:
綜述 千百年來,傣族以「孔雀」的優美形象在中華大地上獨樹一幟。翠綠的鳳尾竹、雅緻的竹樓、悠揚的葫蘆絲以及靚麗的傣族少女,共同勾勒了一幅美麗的傣鄉風俗畫。其實,「美麗」僅反映了傣族的一面,傣族還有很多面有待我們深入了解。
傣族是與水結緣的民族。
傣族與水有著割捨不斷的深情,還被稱為水的民族。民諺說t。泡沫跟著波浪漂,傣家跟著流水走」,「水創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萬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確實,傣族離不開水,他們以水為生,臨水而居,水生水長,這也成就了他們悠閑、委婉、柔和、多情的民族性格。
傣族生活在我國西南端森林茂密的亞熱帶,群山環抱的河谷平壩地區。這裏四季常春、陽光明媚,雨量充沛,河流縱橫,動植物資源豐富。高黎貢山、怒山、雲嶺、哀牢山、無量山到了這裏逐漸平矮,怒江、瀾滄江到了這裏又變得平坦而寬闊,山山水水之中形成了富饒的傣鄉。得天獨厚的魚米之鄉,給傣族人民提供了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
我國傣族現有約126萬人,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佈。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沿著瀾滄江兩岸的景谷、雙江等縣,沿著紅河沿岸的新平、元江、金平等縣,沿著金沙江邊的華坪、大姚等縣也有傣族居住。
《蠻書》中記載:「茫蠻部落孔雀巢人家樹上。」傣族世居在密密叢林圍繞著的竹樓之中,生活在潺潺流水環繞著的村寨之間,到處是絢麗多彩的奇花異草和鬱鬱蔥蔥的椰林翠竹。詩一般的意境陶冶了傣族人民的智慧,滋養了他們的創作靈感。傣鄉的美景恰如傣族敘事長詩《相勐》中所描寫的那樣「無邊的壩子翠綠如茵,淙淙的溪水繞著竹林人家,密密的椰子樹頂著藍天,高高的佛塔掛滿彩霞。」 傣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
傣族是一個跨界民族,與我國廣西的壯族、泰國主體民族泰族、緬甸的撣族等東南亞地區的很多民族有著共同的淵源。傣族在悠悠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自身優秀而燦爛的傳統文化。傣族文化的基本特點是以自身文化為主幹,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同時,還廣泛吸收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文化,形成了一套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本民族文化。古老的稻作文化、貝葉文化、原始崇拜和宗教信仰以及建築、服飾、文學都流傳至今。
傣族的原始宗教活動比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傣族還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佛教傳人傣族地區后,與當地的原始宗教相互寬容,融合滲透,共存共榮,形成了二元化的宗教信仰。這種二元的宗教信仰使得佛爺會和村民一起祭祀社神,管理村社宗教的「波贊」也會帶領村民去拜佛。佛教在長期的宣揚和傳播之中已深深滲透到傣族日常生活,傣族社會的思想、行為、道德、倫理、語言、文字、禮儀、習俗等無不蘊含著佛教的影子。傣人在心理上依賴佛祖的庇佑,行動受到佛教思想和感情的制約,但凡生育、起名、嫁娶、喪葬、患病、蓋房、出遠門或歸來、豐收等人生中重要的活動均要舉行佛教儀式。他們把佛爺當作佛祖的化身,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向佛爺請教。
傣族人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認識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並同大自然和各種危害人類的疾病作鬥爭,形成了我國少數民族醫學之一——傣醫。
傣醫的成就不僅在於發明了很多就地取材的奇方良藥,也在於其獨特的「四塔五蘊」、「葯食同源」的養生理論體系。 傣族是自信而開放的民族。 「傣」,意為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如獲眷顧的地理條件、美麗的田園風光、肥沃的土地,賦予了傣族莫大的民族優越感。
傣族地區的貿易發展由來已久。《雲南志略》記載:「以氈、布、茶、鹽互相貿易。」《西南夷風土記》中亦載:「魚鹽之利,貿易之便,莫如車裡。」傣族居住地區盛產稻穀及甘蔗、樟腦、咖啡等經濟作物,還有野象、犀牛、金絲猴、孔雀等珍禽異獸,被稱為「孔雀之鄉」。
傣族人的生活與藝術戚戚相關。他們不僅能歌善舞,而且還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傣族潑水節、贊哈演唱、象腳鼓、敘事古詩《召樹屯》、普洱茶製作技藝、貝葉經製作技藝、慢輪制陶技藝、傣族織錦技藝、傣族醫藥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傣族人很早就開始用棉布和絲綢織錦,以織布上的「美麗雲霞」製作成各種各樣的生活布藝,明朝時期的「擺夷棉」就遠銷內地,中央王朝所用的「絲幔帳」、「絨綿」等貢品做工極為精緻。
傣族生活到處充滿了美。精巧而實用的竹樓,絢爛而繽紛的傣族服飾,優美而婀娜的音樂和舞蹈,豐富而動人的傳說和故事,神秘而獨特的文身和染齒,歡騰而熱鬧的節慶和習俗,生活中如影隨形的大象和孔雀而最為美麗的是傣族少女,她們服飾精美、容姿秀麗、能歌善舞,構成了一幅迷人的景緻。人們在提到傣族少女時,總是用盡溢美之詞。的確,傣家少女身材苗條,面目嬌媚,有了花筒裙的裝束,恰如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真可謂美不勝收。
前言/序言
如果把一個民族比作一顆星星,那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繁星滿天的世界。當今世界上有約3000個民族,分佈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由多個民族組成。中國也是同樣,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密切往來、交流融合、團結奮鬥、休戚與共,形成了一個偉大的強盛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開發了祖國的美好河山,共同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有56個成員,其中有55個是少數民族。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人口一直持續增長。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3532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 1%。2010年進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少數民族人口總量達到了1 14億,幾乎是1953年的3倍,佔到了全國13 4億人口的8 5%。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相差較大,如壯族有1693萬人,回族1059萬人,滿族1039萬人,維吾爾族1007萬人,而赫哲族只有5354人,塔塔爾族3556人,獨龍族6930人。中國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許多少數民族既有一塊或幾塊聚居區,又散居全國各地。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區大都地廣人稀,資源富集。少數民族地區的草原面積,森林和水力資源蘊藏量,以及天然氣等基礎儲量,均超過或接近全國的一半。全國2 2萬多公里陸地邊界線中的1 9萬公里在民族地區。全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中民族地區佔到85%以上,是國家的重要生態屏障。中國各民族的起源和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有著本土性、多元性、多樣性的特點,五彩繽紛,豐富多彩。
要全面認識中華民族,就要從認識每一個民族開始。正是從這個理念出發,我們編寫了這套《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大型系列叢書,力圖從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用準確、科學、生動的語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現各少數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和現狀,編織出一幅絢麗多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
編寫這樣一套大型系列叢書,難度非同一般。幾經論證和深入研討,最終形成了編寫大綱,這套叢書各個分卷的作者絕大多數由少數民族作家擔任,他們不僅熟悉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而且對本民族有深厚的感情。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人口計生委和中國人口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作者們歷經數年,幾易其稿,終成此書。值此叢書出版之際,我們衷心地祈願這幅「全家福」能為民族的交流和團結,為中國的文化建設,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出一份微薄的貢獻。
翟振武
2012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