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黃宗羲說:「明代究經之士,(郝敬)先生實為巨擘。」
閻若璩說:「(郝敬)《讀書》三十條,朱子復起,亦不得不嘆為積薪。」
萬斯同說:「自古儒者釋經之勤,未有若敬者。」
第一章學誠說:「(郝敬)于諸經極有苦心,實能見前人之所未及。」
內容簡介
《周易正解》二十卷《易領》四卷,明郝敬撰,向輝點校。郝敬是明代經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主要為《九部經解》和《山草堂集》。《周易正解》是其經學名著《九部經解》中的第一部,以晚明通行本《周易》經文和篇章次序,對全書進行義理的解讀,是郝敬「求自得師」的重要著述。卷首為《讀易》,卷一至十七是對六十四卦的解說,卷十八至十九為對《繫辭傳》的解釋,卷二十為對《說卦》《序卦》和《雜卦》的解讀。全書立足於經學義理和經典闡釋方法,依據古典的《周易》闡釋系統脈絡,系統闡發了聖人憂患作《易》、《易》道即人道、《易》道時中的《易》學哲學。郝氏的《易》學闡釋,明清學人多所稱引,為其所重。清胡渭《易圖明辨》卷十說:「仲輿(郝敬字)解經,多所創穫獨論《易》數則,最為精確。」可窺前儒對郝氏《易》解之態度。《易領》為郝敬《山草堂集》第二種,是在郝敬晚年,由其幼子郝洪範彙集《周易正解》卷一至十七解釋《序卦》的段落整理而成,但非原樣複製,而是經過了郝氏本人的細緻修訂。今附於《周易正解》之後,以便對照閱讀。
作者簡介
郝敬(1558-1639),字仲輿,號楚望,湖北京山人。世稱京山先生,以經學儒術著稱,是明代經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三十一歲中進士,曾任縉雲、永嘉知縣,禮科、戶科給事中等職。郝敬著述宏富,遍及四部。其經學名著《九部經解》一百六十五卷和《山草堂集》內編十二種集中體現了他的經學思想和經學闡釋方法。事見《明史》《明儒學案》。
向輝,1980年生,湖北鶴峰人,博士。現供職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曾點校整理《毛詩原解 毛詩序說》(中華書局2021年),並先後在《社會理論學報》《國家圖書館館刊》《版本目錄學研究》《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
目錄
整理說明
讀易
周易正解卷一
上經
乾
周易正解卷二
坤
周易正解卷三
屯
蒙
需
訟
周易正解卷四
師
比
小畜
履
周易正解卷五
泰
否
同人
大有
周易正解卷六
謙
豫
隨
蠱
周易正解卷七
臨
觀
噬嗑
賁
周易正解卷八
剝
復
無妄
大畜
周易正解卷九
頤
大過
坎
離
周易正解卷十
下經
咸
恆
遯
大壯
周易正解卷十一
晉
明夷
家人
睽
周易正解卷十二
蹇
解
損
益
周易正解卷十三
夬
姤
萃
升
周易正解卷十四
困
井
革
鼎
周易正解卷十五
震
艮
漸
歸妹
周易正解卷十六
豐
旅
巽
兌
周易正解卷十七
渙
第一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周易正解卷十八
繫辭上
周易正解卷十九
繫辭下
周易正解卷二十
説卦
序卦
雜卦
易領
舊刻經解緒言跋
易領題辭
易領卷之一
上經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易領卷之二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嗑
賁
剝
復
無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易領卷之三
下經
咸
恆
遯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易領卷之四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兌
渙
第一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九部經解敘
山草堂集總敘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整理說明(節選)
《周易正解》是郝敬《九部經解》的第一部。本書以晚明通行本《周易》經文和篇章次序,對全書進行義理的解讀,是郝敬「求自得師」的重要著述。該書刻本卷首有《九部經解敘》和《周易正解卷目》,首卷爲《讀易》,卷一至卷十七是對乾坤至未濟六十四卦的解説,卷十八至卷十九爲對《繫辭傳》的解釋,卷二十爲對《説卦》、《序卦》和《雜卦》的解讀。郝氏的這部著作立足於經學義理和經典闡釋方法,依據古典的《周易》闡釋系統脈絡,系統闡發了聖人憂患作《易》、《易》道即人道、《易》道時中的《易》學哲學。在《周易》的解讀中,郝敬貫徹了經典的整體性與多元性、經典理解個人性與時代性結合的闡釋原理,在對經文的義疏中,與原典對話,與經典闡釋者對話,爲我們提供了晚明時代的經學大師如何進行經典闡釋的絶佳樣本,爲我們從義理的方向理解《周易》提供了範本,有其歷史的文獻價值、現實的學術價值和經典的詮釋價值。
郝敬(一五五八至一六三九)字仲輿,號楚望,自署康樂園主人,湖北京山人,明萬曆十七年(一五八九)進士。他的著作主要爲《九部經解》和《山草堂集》。郝敬曾任縉雲、永嘉縣令,升禮科、戶科給事中。在任言官期間,上疏言辭激烈,得罪被劾,謫至常州府任宜興縣丞,再調江陰縣令。萬曆三十二年(一六○四),郝敬辭官回鄉。郝敬自述説,他「幼守一經,罷官林居,二十有一載。懸車下帷,取《周易》《尚書》《毛詩》《春秋》《禮記》《儀禮》《周禮》《論語》《孟子》,鑽堅研微,十寒十暑,著爲《九經解》,凡一百六十五卷。又著《山草堂集》,凡一百五十二卷。皆鍥之家塾,櫝而藏之,詒我子孫」(《小山草》卷八)。他從萬曆三十三年(一六○五)開始經典闡釋的寫作,到萬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編纂完成《九部經解》,萬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全書版刻告成,前後共計耗時將近十五年。其中,《周易正解》刊定於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
關於《周易》的闡釋,郝敬在《問易補小序》中説:「余幼授《毛詩》,疑《朱傳》淺率。與同學受《易》者聽説《易》,其淺率尤甚於《詩》。聽説《春秋》,其穿鑿又甚於《詩》《易》也。竊怪先輩稱師儒,明經道古,如斯而已乎?顧國家功令相承,可若何?已而浮湛一第,私心恥之。比釋褐,又不得與讀中秘,供文學校理之役,而鬱鬱簿領,經義荒閣,於心終不忘。癸巳調永嘉,邂逅學博鮑士龍氏。渠嘗受《易》於先輩,就而問焉,爲余説乾、説咸、説艮,總之老生常談耳。別後十餘年,風塵奔走,明師良友,不復可逢。而五十之年,忽焉將至,乃抽簪下帷,求自得師。首解《詩》,次解《春秋》,最後解《易》。《易》,吾見其難爲,怵然遲之久而後削草,浹旬而後乾事竣,再浹旬而後坤事竣。乾坤辦而他離披矣。」可見,郝氏於《周易》的闡釋是在完成了《毛詩》《春秋》之後,融匯諸家之説,按照《周易》文本逐卦予以解説,以求自得。
在京山鄉野林居的歲月中,郝敬「杜門謝客,專務著述,《五經》及《周禮》《儀禮》《論語》《孟子》咸爲之解。超然朗詣,不襲先儒成説,窮經者盡宗之。又著《山草堂》二十八種,皆談經緒論。自古儒者釋經之勤,未有若敬者」(萬斯同《明史稿》卷三百八十五《儒林傳》)。黃宗羲表彰郝敬于「《五經》之外,《儀禮》《周禮》《論》《孟》各著爲解,疏通證明,一洗訓詁之氣。明代窮經之士,先生實爲巨擘」(《明儒學案》卷五十五)。章學誠肯定他「于諸經極有苦心,實能見前人之所未及」(《[嘉慶]湖北通志檢存稿》卷二)。閻若璩論及郝敬的《尚書辨解》謂:「近代郝氏敬始大暢厥旨,底藴畢露。《讀書》三十條,朱子復起,亦不得不歎如積薪。」(《尚書古文疏證》卷八)查繼佐説郝敬「性率直,不苟合當世,歸而服古崇經術者四十年」(《罪惟録》列傳卷十八)。「服古崇經」的郝敬,留給我們的經典著作是《九部經解》和《山草堂集》兩部鴻篇鉅製。
郝氏諸經解爲明清學人所重,其《周易》詮解也不例外。如錢士升(一五七四至一六五二)《周易揆》、張次仲(一五八九至一六七六)《周易玩辭困學記》、錢澄之(一六一二至一六九三)《田間易學》、黃宗炎(一六一六至一六八六)《周易象辭》、胡渭(一六三三至一七一四)《易圖明辨》、王士禎(一六三四至一七一一)《居易録》、查慎行(一六五○至一七二七)《周易玩辭集解》、沈起元(一六八五至一七六三)《周易孔義集説》、程廷祚(一六九一至一七六七)《易通》、秦篤輝(生卒年不詳)《易象通義》等明清《周易》學著述多稱引郝氏《周易》闡釋。清胡渭説:「仲輿解經,多所創獲,而尤不喜宋儒,愚未敢深信。獨論《易》數則,最爲精確。其曰:『聖人作《易》,立人之道而已。』此語大有裨於來學,故特表而出之,且爲之暢其指趣焉。」(《易圖明辨》卷十)此可窺前儒對郝氏《易》解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