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對地球輻射帶物理學最新的相關理論和觀測數據進行了詳細闡述、分析,系統性闡述了輻射帶物理學的基礎知識、波粒相互作用的原理與過程,並將理論基礎與新的觀測數據結合得出新的結論和觀點。主要介紹了輻射帶的磁場和等離子體環境、磁層動力學、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基本原理、等離子體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內磁層中最重要的速度空間分佈函數等輻射帶物理學基礎概念原理。在描述內磁層等離子體波的一般現象以及波模式基礎上,將基礎理論與新觀測數據結合,討論了不同波的驅動因素、不同波模式對輻射帶粒子源和損失的作用、電子帶的結構和演化等問題。本書將理論與觀測結果相結合,系統闡述了地球輻射帶中波粒相互作用的原理與過程,對地球輻射帶物理學所涉及內容進行了完備性講述。 本書適合從事空間物理與空間天氣、航天工程等領域的高校教師與研究生、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其他感興趣的學者參考閱讀。作者簡介
漢諾·科斯基寧(Hannu E J Koskinen)是赫爾辛基大學理學院的空間物理學教授。 1979年,Hannu在赫爾辛基大學的一門宇宙電動力學課程中學習了磁場中的粒子動力學。1981年,他搬到瑞典東南部城市烏普薩拉,在瑞典空間物理研究所烏普薩拉分部工作了6年多,期間參与了1986年2月發射的瑞典第一顆磁層衛星維京號(Viking)低頻波儀器的建造。1985年,在Rolf Bostrom指導下,獲烏普薩拉大學博士學位。這一時期,他受到了Hannes Alfvén的思想影響,並對導向中心近似理論產生興趣。1987年,在維京號任務取得巨大成功后,Hannu返回芬蘭,在芬蘭氣象研究所(FMI)從事初興的太空研究工作。1997年,在芬蘭氣象研究所供職的同時擔任赫爾辛基大學物理系空間物理學教授。2014-2017年期間,擔任赫爾辛基大學物理系主任。2018年,以名譽教授身份退休。目錄
第1章 輻射帶及其環境